获得性高脂蛋白血症(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获得性血脂蛋白过多症)
-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糖尿 低蛋白血症 结节
一、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特别是当得不到适当控制时可引起发疹性黄瘤,在阻塞肝病,有高脂蛋白血症Ⅱa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黄斑病、扁平和结节性黄瘤。泛发性扁平黄瘤常发生在异型蛋白血症。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血清检查的特征性即可诊断。
一、发病原因
是因脏器疾病或药物反应所致的脂代谢变化。
二、发病机制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亦称为ApoB、E受体,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以肝细胞含量最多。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位于人类第19号染色体,家族性获得性高脂蛋白血症发病的原因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自然突变,包括缺失、插入、无义突变和错义突变。已发现数十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可分为五大类。
Ⅰ类突变:其特点是突变基因不产生可测定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细胞膜上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存在,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
Ⅱ类突变:其特点是突变基因合成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细胞内成熟和运输障碍,细胞膜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明显减少,也较常见。
Ⅲ类突变:其特点是突变基因合成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可到细胞表面,但不能与配体结合。
Ⅳ类突变:此类突变是成熟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到达细胞表面后虽能结合低密度脂蛋白,但不能出现内移。
Ⅴ类突变:其特点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合成、与低密度脂蛋白的结合以及其后的内移均正常,但受体不能再循环到细胞膜上。
1.调整合理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2.调整生活、工作方式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避免久坐不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3.有冠心病、糖尿病及原发性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应每年定期做血脂、血糖、肝功能等全面检查。
4.40岁以上男性,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定期做血脂全面检查。
5.为能够早期和及时地发现高脂血症,建议所有2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该定期检查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对于所有的胰腺炎患者,均应测定血浆三酰甘油水平。
详细询问病史以便排除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特别是当得不到适当控制时可引起发疹性黄瘤,在阻塞肝病,有高脂蛋白血症Ⅱa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黄斑病、扁平和结节性黄瘤。泛发性扁平黄瘤常发生在异型蛋白血症。
一、营养合理:食物应当尽量做到多样化,粗细粮搭配均衡。多吃豆类,蘑菇类食物。
二、营养丰富:多吃营养丰富,好吸收,好消化的食物。
三、新鲜清淡饮食: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东西;提倡多食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选择口味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适当多喝酸奶,蘑菇汤,海带汤,黄花鱼汤。
四、少食发性、刺激食物:少吃牛羊肉,狗肉,鸡肉,鱼虾等发性食物,不吃煎炸熏烤的食物,不吃味重的食物。忌烟、酒,不吃辛辣、粗糙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