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孢子虫病(住肉孢子虫病)
-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 发病部位:全身,颅脑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腹胀 恶心与呕吐 肚子疼 食欲不振 肌痛
一、症状
1.胃肠道反应:当人食入含有活的肉孢子囊(成熟包囊)的生牛肉或猪肉后,一般6~8h可出现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腹痛、腹泻。胃肠道反应具有间歇性,症状先逐渐减轻,2天后自行消退,但约经2周后,随大量卵囊排出的高峰期,可再次出现腹痛、腹泻、糊状便,无脓血。
2.肌肉症状:溶孢子虫囊可破坏人体的肌细胞,所以病人会出现肌肉疼痛、皮下肿胀症状。
3.神经系统症状:肉孢子毒素可作用于神经系统,部分病人会出现乏力、头昏。
4.血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增高。
本病在粪便中发现虫体卵囊即可确诊,必要时可作十二指肠组织活检。或经肌肉活检查见人肌肉孢子虫。
一、发病原因
肉孢子虫可以终宿主形式,也可以中间宿主形式使人致病。已知寄生于人的肉孢子中有3种,即林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lindemarni)、牛-人肉孢子虫(Sarcocystis borihominis)、猪-人肉孢子虫 (Sarcocystis suihominis)。 狗和猫是林氏肉孢子虫的终宿主,牛、猪分别为人肉孢子虫和猪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人可因吃含有包囊的牛、猪肉而成为其偶然的终宿主受到感染。当人误食终宿主排出的粪便中的成熟卵囊时,人成为中间宿主受到感染。
二、发病机制
林氏肉孢子虫包囊含毒素,但对人的毒性不明显。肉孢子虫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囊壁破裂可释放出一种很强肉孢子霉素,毒素可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肾上腺、肝和小肠等,可引起神经症状及作用部位炎性反应,严重者内毒素休克,甚至死亡。肌肉中的肉孢子囊可破坏肌肉细胞,当孢子囊长大时可造成邻近细胞的压迫性萎缩,引起肌肉疼痛。
三、病理病变
1.肠道病变:症状表现为腹胀、腹泻、腹痛。肠道病理改变轻微,有时可见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坏死,严重者可出现坏死性肠道炎性病变。
2.肌肉病变:临床表现主要是肌肉疼痛。肌肉改变常见为皮肌炎和肌炎。肌肉组织可出现点状出血、结节性肉芽肿或心肌灰白色病灶。镜下可见肌肉组织变性,间质纤维化,横纹肌出血,皮下肿胀。心肌营养不良与肌纤维变性等。
3.免疫系统: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象检查可发现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增加。
一、预防:
1.个人饮食卫生:不吃生或未煮熟的猪、牛肉。不饮用卫生不达要求的饮用水。
2.家畜管理:加强猪、牛肉、羊等动物的饲养管理。处理好动物粪便,防止饮水和食物被狗、猫粪便污染。
本病应注意与弓形虫病,旋毛虫病相鉴别。从临床表现上来看,肉孢子虫病与弓形虫病、旋毛虫病有很多相同的症状,如胃肠道症状、肌肉疼痛、精神症状等。但由于是由不同的病原体引发的,所以从病原学的角度可以做出鉴别,所以病原检查是鉴别三种疾病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