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小儿艾滋病肾病)

  • 挂号科室:儿科
  • 发病部位:免疫系统,肾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婴幼儿
  • 典型症状:淋巴结肿大 发烧 生长缓慢 蛋白尿 肾源性水肿
  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严重性疾病,造成肾脏损害致肾小球硬化。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引起辅助性T淋巴细胞即CD4 T淋巴细胞的损伤和减少,同时导致其他免疫功能的损伤,从而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最终导致病人死亡。艾滋病已在全世界各国流行,因其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已经造成严重后果。我国儿童艾滋病病例的增加应引起我国儿科医师的充分重视。
典型症状:淋巴结肿大 发烧 生长缓慢 蛋白尿 肾源性水肿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肾病症状诊断

      一、症状:

艾滋病肾病患儿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其母亲的病史、性病史、药物依赖和吸毒史,患儿有无输血和血制品的应用。成人艾滋病有潜伏期长、病程相对长、病情复杂等特点。但儿童艾滋病,特别是婴幼儿期的艾滋病则与成人艾滋病截然不同,潜伏期相对短、病情进展快。 HIV-N患儿在确诊存在HIV感染后,出现尿检异常,主要是蛋白尿。其特点是尿的微白蛋白/肌酐的比率增加,呈肾病综合征性蛋白尿表现,这是HIV-N的重要临床特点之一。多为肾病综合征样表现,出现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等。血压正常,进展性氮质血症,肿大的肾脏,呈急性进展病程,可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并且对治疗无反应。

艾滋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发生的机会性感染的部位和种类。垂直传播的HIV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生长停滞、淋巴结肿大、慢性咳嗽和发热、反复发生肺部感染,以及持续的腹泻。肺部疾病可见于儿科艾滋病病人的80%以上,是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北京儿童医院报道的3例患儿均以长期、反复的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1例患肺炎6次。此外这些患儿都有进行性消瘦、腹泻和生长迟缓。

肺部感染主要是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反复发生细菌感染,包括结核。PCP是婴儿期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缺氧和X线检查见双侧阴影。LIP的早期可无症状,有双侧肺部阴影。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包括急性自限性疾病,如肠道病毒性脑膜炎、引起破坏性后遗症的严重弥漫性或局灶性感染(如虫媒病毒性脑炎)。CNS感染的所有临床表现都继发于毒性介质,如细胞因子的释放。这些因子有神经毒性,并引起脑病的临床表现,如运动异常和痉挛。

二、诊断:

许多这类疾病也引起神经根神经病和血管病(卒中)。儿科HIV感染病人的口腔和面部的一些表现,包括念珠菌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线性齿龈红斑、口腔毛状白斑等。 艾滋病肾病患儿的临床诊断包括其母亲的性病史、药物依赖和吸毒史,或患儿有输血和血制品的应用史。在实验室检查确诊存在HIV感染后,有多系统受损表现和尿检异常,尿的微白蛋白/肌酐的比率增加,则可确诊本病。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肾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婴儿和儿童被感染是通过他们AIDS携带者的母亲以及输血,因此小儿AIDS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经血传播和垂直传播。新生儿或小儿输入带AIDS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甲型血友病患儿在输入第Ⅷ因子后,患病率占30%;有人统计57例患儿,12例与输血有关。小儿病例约占AIDS病例的1%。自1983年发现AIDS的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以来,对本病的诊治有了新的进展。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HIV相关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有报道提示HIV-N是限局于肾小球的疾病。与HIV感染有关的肾小球硬化是否由病毒直接侵袭肾脏所致,还是间接通过其他机制介导使肾小球肥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有研究认为无论是血流动力学或与感染有关的循环因素,如急性期反应物或细胞介素在改变肾小球通透性中均可能是重要的因素。已注意到在HIV感染的病人有细胞介素代谢紊乱,特别是有高的循环的(IL-1)β和TNF的水平;与HIV感染有关的早期肾功能不良可能与肾小球通透性缺陷有关,并且有小管功能不良的证据。

2.病理改变 当出现肾小球性蛋白尿,需审慎考虑肾活检。肾活检表明肾脏的组织学所见轻重不一,除轻度系膜增生、局灶肾小球硬化、微小病变型、局灶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等肾小球病理变化外,在间质同源性unique proteinaceous物质充满在扩张的肾小管内,萎缩了的小管上皮、间质细胞浸润均可见到。急性肾小管坏死,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肾的感染、肿瘤、血管的损害以及肾钙质沉着均可见到。尸检、活检组织检查发现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有小管网状包涵体(tubuloreticular inclusion bodies,TRI)。免疫荧光多存在IgM和C3,IgA沉积在系膜区。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肾病预防

主要是预防HIV感染,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审慎输血和血制品,避免HIV感染的妇女怀孕。对所有妊娠妇女普遍进行有关HIV的咨询以及自愿的HIV检测,有助于对妊娠妇女本身的早期治疗和围生期感染的防治。对HIV患者的治疗可降低其发展成肾病的危险因素。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肾病鉴别诊断

与肾病综合征鉴别,主要依赖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易于鉴别。尚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皮质激素、化疗、放疗后引起,或恶性肿瘤等继发免疫疾病)、特发性CD4 T淋巴细胞减少症(酷似AIDS,但无HIV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等,AIDS有发热、消瘦则需与上述疾病鉴别)、淋巴结肿大疾病(如霍奇金病、淋巴瘤、血液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损害是艾滋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需予鉴别。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肾病饮食保健

一、食疗方:

重视产前诊断,降低艾滋病患儿出生的几率。

适宜饮食:

1、宜多吃苹果、黑莓、蓝莓、椰子、越橘、接骨木果、葡萄、葡萄柚、柠檬、酸橙、波萝、石榴等水果。

2、高能量、高蛋白饮食。有益的高蛋白质食物有:鱼虾类,如海水鱼、虾、墨鱼、贝、蟹等。家禽类,如鸡肉、鸽肉、兔肉。牛奶及乳制品,如优质奶酪。蛋类,如鸡蛋、鸭蛋;豆类,如豆腐、豆浆或其他豆制品。高蛋白质饮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如果身体不适,请与医生和营养师取得联系,以便对饮食作适当调整。

3、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特别是富含胡萝卜素(如菠菜、芥蓝、番薯、南瓜、胡萝卜)、维生素C(如青椒、橘子、绿菜花、菠菜)、维生素E(如榛子、松子、开心果、大杏仁)及含锌(如牡蛎、贝类、谷类)的食物。

4、少量多餐、定时进餐。一次进食量过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对病情不利。进食过少又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营养更加匮乏。所以,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应少食多餐,一般以一日五、六餐为宜。

5、食物多样化 每一顿饭,尽量多吃几种食物,要学会计划一个包含五类食物的饮食。

饮食禁忌:

应尽量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少吃甜食。

脑膜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