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外伤性脑膜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颅骨,颅脑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高热 恶心 脑实质的浸润 脑炎样改变 脑膜刺激征
  外伤性脑膜炎多见于开放性颅脑损伤、火器伤及颅底骨折患者。常与伤口处理过晚、清创不彻底有关。多为弥漫性化脓性脑膜炎,为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所致。致病菌常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典型症状:高热 恶心 脑实质的浸润 脑炎样改变 脑膜刺激征

外伤性脑膜炎症状诊断

    一、症状

伤后初期,常有创伤反应所致中等度发热,如3~4天体温下降后,再度出现高热,或体温不降反而升高,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全身畏寒、脉速和意识障碍,甚至出现谵妄及抽搐。检查有脑膜刺激症,表现为颈项强硬、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但也有少数脑膜炎病人发病隐袭,如脑脊液漏所致继发性颅内感染,可在罹病之后1~2天尚无明显不适。颅脑穿透伤晚期的脑膜炎常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脑血流的障碍。

二、诊断

对疑有脑膜炎的病人,早期宜先行腰穿作脑脊液检查,及时明确诊断,根据头外伤史、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颅脑CT扫描有助于明确感染的原因,以利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外伤性脑膜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颅脑损伤所引起的脑膜炎多见于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的病人,或因颅脑穿透性开放伤而引起,不过后者如果早期处理得当,伴发脑膜炎的机会比想象的要少得多。化脓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的途径除经由开放的创口之外,亦可从血液、呼吸道、鼻旁窦、中耳及乳突区甚至蝶鞍进入。

二、发病机制

病原菌一般常为葡萄球菌、链球菌,亦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厌氧菌,但经额窦、筛窦导入颅内的化脓性脑膜炎则以肺炎双球菌为多。颅脑穿透伤晚期的脑膜炎,常为脑深部感染侵入脑室系统或因脓肿破裂而致,感染一旦发生,由于细菌的毒素和蛛网膜下腔的炎性反应,将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脑血流的障碍。

外伤性脑膜炎预防

及时手术清创、有效地控制头皮及颅骨感染,对于脑脊液漏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治疗。

外伤性脑膜炎鉴别诊断

一、鉴别

对疑有脑膜炎的病人,早期宜先行腰穿作脑脊液检查,及时明确诊断,根据头外伤史,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颅脑CT扫描有助于明确感染的原因,以利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外伤性脑膜炎饮食保健

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脑膜炎,脑积水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