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肌发育不全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眼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视力障碍 睡眠时睑闭合不全 眼球不能随意动 眼睑下垂
一、症状
1.先天性全眼外肌缺如 先天性全眼外肌缺如(congenital panabsence of ocular muscles)为多条眼外肌完全没有发育的先天异常。其特征为上睑下垂、眼球轻度外斜、眼球向各方向转动均受限、下颌上抬。EMG检查无肌电反应,手术探查仅可发现筋膜组织或少许纤维,一般为双眼,有家族遗传性,临床上极为罕见。
2.先天性部分眼外肌缺如 先天性部分眼外肌缺如(congenital partial absence of ocular。muscles)为单条或部分眼外肌发育不全的先天异常。眼位斜向缺损肌作用的对侧,眼球不能向缺损肌作用的方向转动。其中以下直肌缺如最为常见,亦可合并下斜肌缺如或内直肌向下方移位及眼球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总结国内文献中的先天性下直肌缺如(congenital absence 0f the inferior rectus muscles)的临床特征为以下9点:
(1)自出生或生后几个月即发生上斜:且随年龄增大,上斜加重。
(2)以右眼较多:偶见双眼。
(3)视力多为弱视或重度视力不良。
(4)上斜度一般均大于50△:合并水平斜视者,以外斜多见,外斜度≥20△。
(5)多无明显代偿头位。
(6)可合并眼部发育异常:如上睑下垂、睑裂增宽。
(7)术中可见其他眼外肌异常,如内、外直肌附着点下移,肌束增宽,下斜肌附着点在外直肌下缘及下斜肌缺如等。
(8)牵拉试验为上直肌明显挛缩亢进,以致眼球不能下转或仅达中线。
(9)手术探查:自角膜下缘至涡状静脉处无肌肉组织或仅有少许纤维附着。
3.先天性眼外肌附着异常 先天性眼外肌附着异常(congenital abnormal attachment of the ocular muscles)为单条或多条眼外肌止端附着位置的变异。眼外肌止端异常为引起轻度眼位偏斜的常见原因。眼外肌止端经常有不同程度的位置变异,是肌肉不平衡在临床上引起隐斜或发生显斜的常见原因。显著的止端异位可导致明显的眼球运动障碍。一般多为直肌止端附着点靠后,但以斜肌变异较大,常发生较宽的附着。
上斜肌的额外肌束可延伸于上睑板和眶壁附着于眼球鼻侧或下面,或上直肌或外直肌的肌腱。
下斜肌的巩膜止端变异最多,常于外直肌与下直肌之间附着,或与外直肌有一共同的总腱附着。Wilson曾报道l例患者有异常重叠的下斜肌。
上直肌的颞侧异位形成V外斜,鼻侧移位可与内直肌肌腱融合。内、外直肌附着点下移,常见于下直肌缺如的患者,由于内、外直肌的移位,上斜度较轻。
二、诊断
先天性眼外肌发育不全的诊断较困难。如下直肌缺如可同时合并眼外肌附着点的异常或其他眼外肌的缺如,除下直肌缺如外均无明显的临床特征,超声和CT检查有助于眼外肌缺如的术前诊断。如常见的下直肌缺如可以在表面麻醉下,可用齿镊试夹下直肌,了解有无结膜下肌肉组织的存在。有时在手术时始发现眼外肌发育异常,因此,最终确诊多以手术探查为依据。
一、发病原因
先天性眼外肌发育不全的真正病因尚不清楚。
二、发病机制
从胚胎发育角度来看,眼外肌是由各中胚层中心发育而成,在第5周胚胎12~13mm长度时期,中胚层凝缩成为一个很薄的圆锥体,这种中胚层圆锥体的形成,即是眼外肌发展的开始。当第6周胚胎13~18mm长度时期,肌肉圆锥境界明显,当第6周末已经成为个别的肌肉组织,眼外肌的分化开始于眼眶后部的锥尖而向前进行。在第2个月末胚胎30mm长度时期,肌肉是由长条细胞和纤维所组成,由少数结缔组织中隔相互隔开呈束状,这时肌肉圆锥内的组织除在视神经的附近的以外,呈薄而疏松排列。在第3个月中,眼肌及眶内结缔组织继续分化,而到月末胚胎70mm长度时期,已发育很好,肌肉被许多中隔隔开,它们的止端是在眼球赤道部稍前的巩膜内,起端是在视神经孔处。在第4个月时,眼外肌除了其大小以外,已同成人相似。因此,在胚胎第5周至第4个月这段时期,由于发育的中胚层的分化缺陷常可导致眼外肌发育不全,如上直肌和提上睑肌融合,内直肌与上斜肌融合等,也可出现眼外肌止端异常,单一或多条肌肉的缺如。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1.先天性眼外肌广泛纤维化 此病罕见,有家族遗传,属显性遗传疾病。表现为双眼上睑下垂,双眼固定在向下注视的位置,眼球运动(上、下转动及水平转动)均显著受限,眼外肌、眼球筋膜和眼球之间有粘连,牵拉试验阳性,眼外肌大部分或全部纤维化。球结膜的弹性减低及下颌上抬、头后倾等。
2.先天性下直肌完全麻痹 上直肌高度挛缩,此病与先天性下直肌缺如从外观上不易区别。鉴别点为此病上斜度不随年龄增长加重,可有明显代偿头位。因此,手术时要考虑到先天性下直肌缺如的可能。
3.垂直后退综合征 此病下直肌可有一定程度的运动受限,当眼球向上颞侧转动时,伴有眼球后退、睑裂缩小,可与下直肌缺如鉴别。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