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生菌病样脓皮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脓肿 脓性分泌物 环状肉芽肿
一、症状
皮损常发生于外伤处,但以后可在正常部位出现新的损害。其损害可逐渐向四周扩张,而形成环状斑块,其边缘高起呈疣状,上有厚痂,去除后,可见很多脓肿,有脓汁渗出。以后中心痊愈,留有瘢痕。外观酷似芽生菌病,脓液具有恶臭,此与真性芽生菌病可不相同,多为单发。
二、诊断
Oaniel Su提出六条诊断标准:
1.为较大的疣状斑块,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边缘隆起。
2.病理组织为假性上皮瘤样增生。
3.培养至少有一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绿脓杆菌生长。
4.深部真菌、非典型分支杆菌及结核杆菌培养均阴性。
5.真菌血清试验阴性。
6.无服溴剂史,血清溴水平正常。前三条为诊断本病的必备条件,后三条是鉴别诊断标准。本症必须与深部真菌病,特别是着色芽生菌病、增殖性溴碘疹、坏疽性脓皮病、寻常狼疮、疣状皮肤结核等病相区别。根据以上六条标准,可以区别。
一、发病原因
本症系由于机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绿脓杆菌感染所发生的不正常反应。
二、发病机制
Daniel Zu等认为是机体免疫力低下,对细菌防御能力下降的一种异常组织反应。但亦有人发现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未见明显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本病应和疖、痈相鉴别。两者都属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疖是指单个皮肤的毛囊感染形成的皮肤损害,大的疖子可有局部皮肤的明显肿胀,可达到核桃样大小,感染成熟后则形成化脓性的脓液,一旦成熟应尽早切开引流。痈和疖一样,只是痈更大一些,累积到的毛囊更广。
发病时应戒除烟酒,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