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性食管损伤
- 挂号科室:心胸外科
- 发病部位:食管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肚子疼 发绀 气道和食管之间的瘘管 皮下气肿 声门以上的损伤
器械性食管损伤症状诊断
一、症状
病人在镜检后吞咽时发生疼痛,并有颈部压痛及皮下气肿。应用气囊扩张贲门失弛缓症可使食管远端穿孔,扩张术后产生胸骨后或背部疼痛或体温升高的感染征象,严重者可出现发绀、休克及死亡。
二、诊断
诊断可采用颈或胸部X线照片。X线对比剂食管造影在大多数病例中可帮助诊断。但造影阴性不能完全排除穿孔。因其他原因发生的急性腹痛,如壁间动脉瘤、心肌梗死或肺动脉栓塞应予鉴别。
器械性食管损伤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食管镜检查发生的损伤多见于颈段食管,常是技术不熟练,致穿孔部位常发生在健康组织的咽后壁或咽食管憩室处。造成食管憩室处损伤的危害因素包括短宽的颈部、颈椎僵直、骨关节骨刺及不良的牙列。应用硬质食管损伤穿孔率较高,多发生在环咽肌部位的食管壁因为在咽部推进食管镜时,要由垂直位改变到水平位,后方为椎体,造成压迫食管后壁及撕裂。气管内插管及插双腔管时亦可损伤环咽肌远端的食管后壁,气管套囊长期压迫食管亦可发生穿孔。在食管狭窄及贲门失弛缓症的病人中应用探子或气囊扩张可造成狭窄部或食管远端穿孔。气囊扩张造成的食管破裂先发生在肌层,后再有黏膜层的线形穿孔。用水银扩张器最安全,发生食管穿孔的危险性较低。扩张器进入太快或扩张次数太频繁,亦可使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每次扩张应间隔1~2周,每次扩张不超过3个号。有病变的食管,在扩张时亦易穿孔,如食管纤维化狭窄的程度及有无合并食管憩室或裂孔疝。食管在施行吸引活检后因易发生穿孔,不要立即行扩张术,但如用浅的钳夹,则无此危险。
二、发病机制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器械性食管损伤预防
无特殊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器械性食管损伤鉴别诊断
发生在上腹段食管的穿孔表现为腹膜炎症状,而疑为急腹症。用对比剂造影可明确穿孔部位。穿孔发生在腹膜后间隙者,症状出现不明显。
器械性食管损伤饮食保健
在怀疑或一时诊断有食管损伤时,应立即停止经口进食、进水,并嘱病人尽可能地减少吞咽动作。由于食管穿孔的治疗时间较长,往往需停止经口进食10d以上,因此不论是否采用保守治疗,都需要在最初治疗时,同时建立预防性的胃肠外营养或有效的胃肠道营养如空肠造瘘。
治疗后恢复期的饮食如下:
1.吃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如猪蹄、猪皮、蹄筋、鱼类、豆类、海产品等,有利于慢性咽炎损伤部位的修复。
2.多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新鲜水果、绿色蔬菜、奶类、豆类等,有利于促进损伤咽部的修复,并消除呼吸道黏膜的炎症。
3.少吃或不吃煎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条、麻团、炸糕、辣椒、大蒜、胡椒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