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丝孢霉病(明色丝菌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脓肿 肉芽肿 囊肿 皮肤软组织感染 溃疡
一、症状
本病表现可进一步分为皮肤、皮下和系统感染。皮肤感染可呈浸润性斑块、脓肿、溃疡和肉芽肿损害,当发展到皮下组织时,可表现为囊肿、脓肿、肉芽肿损害。本病病程慢性,一般不易发展为侵袭性疾病。但当患者抵抗力低下可播散全身,引起系统性感染。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可以诊断。后者需作PAS或银染色才可确诊。
一、发病原因
由非暗色真菌引起的感染所致。从1982年到1998年,病原菌已达到27个属,69个菌种,包括较为常见的青霉、镰孢、地霉、假阿利什霉,以及裂褶菌、灰色鬼伞、枝顶孢霉、恐霉、白僵菌、镰孢霉、拟青霉、帚霉、柱顶孢霉、麦轴霉、周刺座霉、产黄青霉、桔青霉、普通青霉、小刺青霉等。真菌学分类属于子囊菌门。
二、发病机制
皮肤感染可呈浸润性斑块、脓肿、溃疡和肉芽肿损害,当发展到皮下组织时,可表现为囊肿、脓肿、肉芽肿损害。本病病程慢性,一般不易发展为侵袭性疾病。
1.加强体质锻炼,加强营养,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2.避免进入流行区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根据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可以诊断,后者需作PAS或银染色才可确诊。
本病主要是和其他真菌感染以及临床表现类似疾病的患者相鉴别,如慢性感染性皮肤溃疡、皮肤结核等。
1.皮肤溃疡:通常见于皮肤损害后合并有细菌感染,治疗不及时或者用药不正确造成感染迁延所致。
2.皮肤结核:通常继发于其他部位结核的患者,如肺结核、骨结核的患者,可行局部组织活检进行明确。
本病是一组由非暗色真菌引起的组织学上以透明菌丝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一般HE染色看不到,仅在PAS或银染色才能见到红色或黑色菌丝。故本病的预防应针对病因进行,注意皮肤卫生,特变是在接触具有霉变的物品后应注意及时洗手,避免造成皮肤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