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绿脓杆菌性角膜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发烧 水肿 视力障碍 角膜烧伤 红眼
  铜绿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属于革兰阴性杆菌大小为(0.5~1.0)µm*(1.5~30)µm的直或微弯杆菌有产生色素的性能引起蓝绿色脓性分泌物故又称为铜绿色假单胞菌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和水中亦可寄生于正常人皮肤和结膜囊有时还可存在于污染的滴眼液中如荧光素丁卡因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等有时甚至 可在一般抗菌药滴眼液(如磺胺)中存活。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细胞壁脂多糖)和外毒素(弹力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及外毒素A)实验证明动物实验接种后迅速在角膜繁殖释放出毒素和酶并同时引起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导致角膜组织融解及坏死。
典型症状:发烧 水肿 视力障碍 角膜烧伤 红眼

一、症状:

    1.发病急,病情发展快,潜伏期短(6~24h)。患者感觉眼部剧烈疼痛、羞明流泪,视力急剧减退。检查可见眼睑红肿,球结膜混合充血、水肿。

 二、体征: 

    1.病变初起时,在角膜外伤处出现灰白色浸润,并迅速向外扩大形成环形或半环形灰黄色浸润(脓肿),病灶面和结膜囊有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且有特殊臭味。前房可出现黄白色积脓,有时充满前房。由于环形脓肿区使角膜中央与角膜周围血管隔绝,阻断营养供给,加上铜绿假单胞菌和炎症反应使上皮细胞释放胶原酶,溃疡迅速扩大和加深,1天左右即可波及全角膜,形成全角膜脓肿,甚至波及巩膜。

三、其他:

    根据病史、急性发病的特点(角膜溃疡形成迅速,带有黄绿色的黏脓性分泌物、前房反应重等),可进行初步临床诊断。明确诊断需依靠微生物实验室检查。

1.发病前有角膜外伤(包括配戴角膜接触镜)或角膜异物剔除史。

2.起病急来势猛,溃疡发生快。

3.典型的环形浸润与溃疡形态及前房积脓。

4.大量的黄绿色黏性分泌物。

一、发病原因:

1.铜绿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属于革兰阴性杆菌,大小为(0.5~1.0)μm*(1.5~30)μm的直或微弯杆菌,有产生色素的性能,引起蓝绿色脓性分泌物,故又称为铜绿色假单胞菌。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和水中,亦可寄生于正常人皮肤和结膜囊。有时还可存在于污染的滴眼液中,如荧光素、丁卡因、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等。有时甚至 可在一般抗菌药滴眼液(如磺胺)中存活。

2.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细胞壁脂多糖)和外毒素(弹力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及外毒素A)。实验证明,动物实验接种后,迅速在角膜繁殖,释放出毒素和酶,并同时引起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导致角膜组织融解及坏死。

二、发病机制:

1.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除与眼部防御能力下降有关外,主要与细菌的毒力和侵袭力有关。该菌能够产生外毒素A、弹性蛋白酶、胞外酶S等重要致病物质。在铜绿假单胞菌鞭毛和蛋白酶的作用下细菌易于移生到有组织破损的部位;黏多糖蛋白质复合体使细菌易黏附到组织细胞表面;弹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及细胞毒素和溶血毒素有利于其侵入与繁殖,并造成角膜基质的坏死性损伤。

2.铜绿假单胞菌毒性很强,但侵袭力很弱,只有在角膜上皮损伤时才能侵犯角膜组织引起感染,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

1)角膜异物挑除后或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外伤(如角膜炎、角膜软化、角膜化学烧伤及热烧伤、暴露性角膜炎等)。

2)配戴角膜接触镜时间过长或使用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清洁液或消毒液。

3)使用被污染的眼药水和手术器械。

适度配戴角膜接触镜;对眼药水及眼科手术器械应进行彻底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注意预防角膜外伤。

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应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摩拉杆菌性角膜炎相鉴别。最终鉴别仍然依靠病原体检查。

一、宜吃:

1.黑色食物:黑、黑芝麻、黑木耳之类。

2.新鲜蔬菜:胡萝卜、青菜、花菜等。

二、忌吃:

1.海鲜:生发性食品,多食容易加重病症。

2.酒:刺激精神。

3.煎炸食物:油条等。

4.含糖度高的食品:果糖、甘蔗、饼干等。

角膜葡萄肿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