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雅克什综合征(小儿von Jaksch综合征)
- 挂号科室:儿科
-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婴幼儿
- 典型症状:小儿明显瘦小 不规则热 水肿 肝脾肿大 面色苍白
一、症状:
临床主要为营养性贫血及肝脾肿大等骨髓外造血的表现。反复感染、肝脾增大,可伴有维生素D缺乏病。
1、 婴幼儿发病,多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2. 有慢性或反复感染史。贫血较重且为营养不良性。
3. 起病缓慢,面色逐渐苍白或呈蜡黄色,瘦弱,精神萎靡,常有不规则发热。
4. 体检可见肝脾明显肿大,尤以脾大明显,甚至可达骨盆,质地较硬。
二、诊断:
全身淋巴结可轻度肿大,有时可见皮肤出血点或水肿。 周围血象出现幼粒、幼红细胞等临床特点即可考虑诊断。
一、发病原因
雅克什综合征患者多为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是婴幼儿特殊型贫血,并非独立性疾病,而是婴幼儿时期机体对贫血、感染的一种特殊反应。病因为红细胞寿命缩短,骨髓造血功能较差。营养缺乏(主要是造血物质缺乏)、铁代谢紊乱、佝偻病及长期慢性或反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等)为主要的致病因素。临床主要为营养性贫血及肝脾肿大等骨髓外造血的表现。
二、发病机制
正常骨髓的代偿能力很强,若红细胞寿命轻度至中度缩短,极易代偿,不致发生贫血。患儿的原发感染持续1个月以上时,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功能亢进,红细胞过早地被破坏,其寿命由120天缩短到80天左右,骨髓缺乏相应的代偿能力,这是产生贫血的主要原因。红细胞生成素测定证明,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不能适应感染时的需要。此外,尚有铁的利用障碍。感染时血清铁明显降低,总铁结合力也下降,这可能与运铁蛋白的产生减少有关。肝、脾和骨髓等组织中的贮存铁增多,但由网状内皮系统释放入血浆的铁减少,即所谓网状内皮系统铁阻滞。感染恢复后,铁代谢失常可得到纠正。
一、预防
1.做好各种预防接种工作。
2.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一、鉴别:
1、缺铁性贫血 本病征严重时可见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此时应与缺铁性贫血鉴别,后者血清铁下降,但血清总铁结合力上升,骨髓细胞外铁减少甚至消失,肝脾一般不肿大。
2.白血病:本病末梢血片可见幼稚粒细胞,且临床伴有肝脾肿大,尚需与白血病鉴别,主要靠骨髓检查。急性白血病病情发展快,多有出血倾向,血象中幼稚细胞以原幼阶段为主,血小板大多明显减少,骨髓象有典型白血病改变。婴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象、骨髓象以粒细胞改变明显,胎儿血红蛋白常明显增高。以上特点可资鉴别。
3.类白血病:有原发感染灶,脾肿大较轻,血象无有核红细胞,粒细胞有感染中毒改变,原发病控制后血象恢复正常。
4.慢性溶血性贫血 在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细胞增加时,应与慢性溶血性贫血鉴别,后者可有家族性溶血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的红细胞形态的异常或血红蛋白异常以及证实溶血存在的试验阳性结果。
5.其他有骨髓外造血的疾病: 如婴儿型石骨症、骨髓纤维化等也表现为贫血、脾大,外周血象出现幼稚粒、红细胞,但骨髓穿刺常不能成功。骨髓活检或骨骼x线摄片可助鉴别。
一、食疗方: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