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圣路易斯型脑炎(圣路易脑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颅脑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虫媒传播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头痛 恶心与呕吐 发烧 肌痛 咽痛
  圣路易斯型脑炎(St Louis encephalitis)是由圣路易斯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蚊媒介传播的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典型症状:头痛 恶心与呕吐 发烧 肌痛 咽痛

一、症状

潜伏期4~21天,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肌痛,数天后即完全恢复。仅有少数患者(多见于小儿和40岁以上患者)出现脑炎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留有较轻的后遗症。高龄是病死的高危因素。成人脑炎病死率10%~25%。

主要依赖于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或脑脊液)中特异性抗体,用于早期快速诊断。以补体结合、血清抑制试验及ELISA法检测血中抗体,第一周出现阳性,第二、三周抗体效价明显升高者支持诊断。死后脑组织分离病毒或脑组织冷冻切片,采用荧光抗体法检测到病毒而确诊。

二、诊断

主要依赖于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或脑脊液)中特异性抗体,用于早期快速诊断。以补体结合、血清抑制试验及ELISA 法检测血中抗体,第一周出现阳性,第二、叁周抗体效价明显升高者支持诊断。死后脑组织分离病毒或脑组织冷冻切片,采用荧光抗体法检测到病毒而确诊。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及核左移。

其他辅助检查:用ELISA 法在血清与脑脊液中检出IgM 抗体,可作出早期诊断。

一、发病原因

圣路易斯型脑炎病毒属于披盖病毒科B组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0~50nm,有表面突起的囊膜和一个浓集的核心,在pH6.0~7.9范围内可凝集鸡和鸭的红细胞。耐寒不耐热,在50%甘油内、4℃冰箱中可保存2个月以上。

二、发病机制

被受感染节肢动物叮咬之后,病毒在局部组织及局部淋巴结复制。病毒血症的发生与持续取决于神经系统外局部组织内病毒复制的阶段,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病毒的速度以及特异性抗体的出现,故而出现临床表现较大差异。

肉眼所见大脑充血水种,并有广泛的神经细胞变性,脑组织多处有出血灶。显微镜检查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形成血管周围套。有的胶质细胞增生和多形核白细胞堆积形成结节。病灶主要见于大脑基底节,脑干灰质和白质,也可侵犯小脑和脊髓。

一、预防

灭蚊、防蚊及控制蚊虫孳生是本病主要的预防措施。对鸟类和蚊虫抗体的检测,有预测本病流行的价值,以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现今尚无疫苗。

在美洲本病须与西方马脑炎、圣路易斯型脑炎、单纯疱疹性脑炎等鉴别诊断。

一、适宜食物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二、不适宜食物

1、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细菌性肝脓肿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