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亚硝酸盐中毒(肠原性紫绀症,乌嘴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腹胀 肚子疼 乏力 恶心 惊厥
  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或者误将工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食用而引起,也可见于饮用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后,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典型症状:腹胀 肚子疼 乏力 恶心 惊厥

症状

1、亚硝酸盐中毒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十分钟或1~3小时。

2、症状以紫绀为主。全身皮肤及粘膜呈现不同程度青紫色,尤以皮肤粘膜、口唇、指甲下最明显。

3、患者通常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心悸、心率加快、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

3、严重者出现烦燥不安、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意识丧失、惊厥、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一、发病原因

1、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用。

2、“工业用盐”用作食盐。

3、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

4、饮用含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苦井水、蒸锅水,亦可引起中毒。

5、肉制品加工时超量用亚硝酸盐,可导致食用者中毒。

6、烹调后的熟菜放在不洁的容器中,存放过久,在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熟菜中的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

7、在一个时期内,集中吃大量叶菜类蔬菜,如菠菜、小白菜(未腐败变质)等。

二、发病机制

      亚硝酸盐中毒的原理是其与血红蛋白作用,使正常的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能抑制正常的血红蛋白携带氧和释放氧的功能,因而致使组织缺氧,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更为敏感。

针对主要的中毒原因,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① 蔬菜应妥善保存,防止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

② 食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再食用;

③ 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多放,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但现泡的菜,最好马上就吃,不能存放过久,腌菜时选用新鲜菜;

④ 不要在短时间内吃大量叶菜类蔬菜,或先用开水焊5分钟,弃汤后再烹调;

⑤ 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量要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规定,不可多加;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⑥ 防止错把亚硝酸盐当食盐或碱面用。

亚硝酸盐中毒应与杀虫脒中毒、紫癜病和雷公藤中毒相鉴别。

1、杀虫脒中毒:一般接触杀虫脒后2―4h出现症状,口服中毒在半至一小时内发病。轻度中毒者常有头痛、头晕、精神萎靡、倦怠无力、心悸、恶心、嗜睡和轻度紫绀等症状;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还会出现浅昏迷,皮肤粘膜紫绀以及出血形膀胱炎症状;严重中毒时会出现昏迷、明显紫绀、瞳孔扩大、休克、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出现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溶血性贫血、脑水肿和心脏骤停等。

2、紫癜病:发病较急,除有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一般症状外,主要表现有皮肤紫癜、胃肠症状、关节肿痛及泌尿系统症状。不同病例起病情况可不相同,以皮肤紫癜最多见,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或先后伴有关节,胃肠或泌尿系统症状。无进食新腌制咸菜等病史。

3、雷公藤中毒:有误食雷公藤病史,腹痛剧烈。雷公藤的有毒成分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引起胃肠粘膜充血、水肿、坏死;亦可引起肝脏、肾脏、心脏等脏器的出血、坏死,对心肌有直接损害作用。经胃肠道吸收入血后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抑制骨髓功能,引起进行性贫血。

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腐烂的蔬菜;

2.食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再食用;

3.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多放,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但现胞的菜,最好马上就吃,不能存放过久,腌菜时选用新鲜菜;

4.不要在短时间内吃大量叶菜类蔬菜,或先用开水焊5分钟,弃汤后再烹调;

5.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量要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规定,不可多加;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6.防止错把亚硝酸盐当食盐用。

厥脱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