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症(白血球减少)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
白细胞减少症症状
1.临床症状
临床上可无症状,或有头晕、乏力、低热、食欲减低、失眠多梦、畏寒、心慌等。
2.易感染
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
3.致病因素
可能找出致病因素,如感染、理化因素等。
4.细胞表现
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多为(2.0-4.0)x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x109/L,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常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加或正常,红细胞或血小板数正常。
5.骨髓象
骨髓象正常或轻度增生,一般有粒系统的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碍或有细胞质的改变,红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正常,淋巴细胞及网状内皮细胞可相对增加。
1)白细胞减少症
由各种原因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数(成人)低于40x109/L时。称白细胞减少症。儿童则参考不同年龄正常值定为:>10岁低于4.5X109/L;<10岁低于5.0x109/L。且无出血时,称白细胞减少症。
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当外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成人低于2.0x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在儿童≥10岁低于1.5x109/L,<10岁低于1.5x109/L,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3)粒细胞缺乏症
当粒细胞严重减少,低于0.5x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
白细胞减少症病因
1.白细胞生成障碍
包括由干细胞的增殖减低或再生障碍。
2.白细胞破坏过多
由于感染、免疫学因素而使白细胞破坏过多,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
3.粒细胞分布异常
由于各种原因而使边缘池中白细胞增多,循环池中白细胞减少,亦形成可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自觉症状不多,常以疲乏,头晕为最常见,此外还有食欲减退,四肢i软,失眠多梦,低热,畏寒,腰i,心慌等症,常被医生和患者忽视,诊为其他疾病,此时须反复检查白细胞总数,如持续低于4.0?109/时,可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除治疗病因外,应根据不同患者及发病原理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白细胞减少症预防
1.对密切接触放射线或苯的人群(高危人群)应作定期检查。
2.对服用有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的患者,要严密随访。
3.慢性白细胞减少患者,长期随访若血象稳定可不必服药。对白细胞数较低而有症状者可选用利血生、沙肝醇、维生素B4等药物中的1-2种。
4.对起病急骤的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应送血液科抢救。
5、避免过度劳累;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感受外邪而发病。
白细胞减少症鉴别
1.感染性粒细胞减少症
常见于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如伤寒、副伤寒、布氏杆菌、粟粒型肺结核、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原虫以疟疾合并脾肿大者为多见。
2.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
氯霉素、合霉素、磺胺、复方阿司匹林引起粒细胞减少的报道时常见到。
3.放射线性粒细胞减少症
从事放射线工作或接触放射物质,可导致白细胞减少。
4.获得性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
结缔组织病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可于血清中查到抗白细胞抗体。
5.骨髓病性粒细胞减少症
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粒细胞减少。
6.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婴幼儿可见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饮食
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忌肥甘厚腻,以防湿生困牌。急性粒细胞缺乏的感染期,要慎食温补的食物,如辛辣、羊肉、虾、蟹等发物。临床上处在慢性白细胞减少期不宜进食生冷。可作饮食治疗的药物与食物有:大枣、黑木耳、瘦猪肉、熟牛肉等。
1.瘦肉蘑菇汤
1)原料
瘦猪肉、蘑菇各100克,精盐适量。
2)做法
将瘦猪肉洗净切成块,蘑菇洗净切成片,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煮汤,加少量精盐调味即可。
3)适应症
滋阴润燥,健胃补脾。适用于白细胞减少、慢性肝炎等症
4)用法
佐餐食用。
2. 牛蹄筋灵芝汤
1)原料
牛蹄筋100克,灵芝、黄精、鸡血藤各15克,黄芪20克,精盐适量。
2)做法
先将牛蹄筋洗净,切片,然后将灵芝、黄精、鸡血藤、黄芪洗净装入布袋,与牛蹄筋一同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15分钟,再用文火煎熬约一个小时,加少量精盐调味即可。
3)适应症
补精养髓,强筋健骨。适用于肝虚血亏所致的腰膝酸痛、神疲乏力、白细胞减少、四肢萎弱、牙齿动摇等。
4)用法
当点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