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寒冷性荨麻疹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头痛 瘙痒 寒战 心动过速 风团
  寒冷性荨麻疹是指皮肤在暴露于冷风、冷水等后,数分钟内局部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保暖后缓解。冬季接触寒冷物体的机会多,故本病易见到。
典型症状:头痛 瘙痒 寒战 心动过速 风团

寒冷性荨麻疹症状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暴露在寒冷条件下,不同部位出现的瘙痒及风团。皮损可以局限于寒冷条件下暴露部位或接触寒冷物体的部位,也可泛发,可累及口腔粘膜,甚至表现为头痛,寒战,腹泻以及心动过速等。

①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见,系生后不久开始发病,可持续终生,发病机制及介质均不清楚,女性多见,症状可随年龄增长而减轻。一般暴露于冷空气或冷水中0.5~4h后发病,呈不超过2cm直径的红色斑丘疹,非真性风团,不痒有灼烧感,常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和关节痛及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②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

可能为自体免疫性变态反应,对冷过敏,大多属特发性,约1/3有遗传过敏史。常从儿童开始发病,在气温骤降,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于暴露或接触部位发生风团或斑状水肿,可持续0.5h~4h消失,重者可有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若游泳时发生,可致寒冷性休克甚至溺水致死。

寒冷性荨麻疹病因

1.家族遗传

可能患者的父母有这样的疾病,遗传给下一代。

2.后天获得

连续熬夜,适度疲劳造成的免疫力低下,或者是一些疾病导致的免疫力下降等。

认为寒冷可使体内某种正常代谢产物变为抗原,从而引起抗体产生,亦可能因寒冷因素改变了皮肤蛋白的立体结构而成为抗体不能识别其自身组织蛋白的抗原性物质。

风团的形成是因皮肤受冷后IgM大分子球蛋白聚积的结果。

主要介质是组胺和激肽。发病机制属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

寒冷性荨麻疹预防

留意保暖。到了冬天和冷风吹时,身体的暴露部位,如面部、脖子和手部等应该戴上帽子、手套。身体其他部位也应留意保暖,避免冷风和冷水等直接刺激。

调整饮食习惯。冬天尽有可能避免进食鱼、虾、蟹、羊肉等高蛋白和辛辣、酒等刺激性食品。

加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适应寒热的变化。

冬天一定要外出,没有办法完全避免冷空气刺激的患者,需要口服抗组胺药物以减轻其发作。

寒冷性荨麻疹鉴别

在极少数情况下寒冷性荨麻疹可发生于球蛋白血症(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白血病、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梅毒性)、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症、特别在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等。

寒冷性荨麻疹饮食

少吃鱼、虾、蛋类、奶类,其次是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另外腐败性食品分解为多肽类,碱性多肽是组胺释放物。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调味剂、防腐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也能引起荨麻疹。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