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闭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静脉扩张肿)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乳房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老年女性居多
  • 典型症状:淋巴结肿大 脓肿 高热 乳腺退化不全 皮肤粘连
  乳腺导管扩张症(dilation of mammary duct)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病程冗长、病变复杂而多样化的慢性乳腺病,常见于中、老年女性,高峰年龄为 50-60岁。  曾被命名为“静脉扩张肿”、“浆细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等,被命名为“乳腺导管扩张症”是因为Haagensen和Stout根据其病理特点认为,浆细胞浸润仅是本病后期的一种炎症反应,其始发病变及其病理特征是以乳腺导管扩张为其基本病变。  近来有学者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不是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必然过程,浆细胞性乳腺炎有其特征性的形态和临床表现,而将其作为乳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典型症状:淋巴结肿大 脓肿 高热 乳腺退化不全 皮肤粘连

浆细胞性乳腺炎症状诊断

    一、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常有哺乳障碍史。病变常限于一侧,但亦有两侧乳腺同时受累者。乳头溢液有时为本病的首发症状,且为惟一体征。多个部位压迫乳腺,均能使分泌物自乳头溢出,病变常累及数目较多的乳管,也可占据乳晕的一大半。乳头溢液常为间歇性,时有时无。

以上临床表现不是所有病人都按其发展规律而出现,即其首发症状不一定是先出现乳头溢液或急性炎症表现,可能是先出现乳晕下肿块,也可能出现经久不愈的乳晕旁瘘管。

另外,根据本病的病理改变和病程经过,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

1、急性期:

(1)早期:

症状不明显,可有自发性或间隙性乳头溢液,只是在挤压时有分泌物溢出,溢液呈棕黄色或血性、脓性分泌物,此症状可持续多年。

(2)发展:

乳晕范围内皮肤红、肿、发热、触痛。腋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并有压痛。全身可有寒战、高热等表现。

此急性炎症样症状不久即可消退。

2、亚急性期:

在乳晕区内形成具有轻微疼痛及压痛的肿块。肿块边缘不清,似乳腺脓肿,肿块大小不一。穿刺肿物常可抽出脓汁。有时肿物自然溃破而形成脓瘘。脓肿溃破或切开后,经久不愈,或愈合后又重新有新的小脓肿形成,使炎症持续发展。

3、慢性期:

本期病程长短不一,从数月到数年或更长。当病情反复发作后,可出现1个或多个边界不清的硬结,多位于乳晕范围内,扪之质地坚实,与周围组织粘连固着,以致导管短缩、牵拉乳头回缩。有时由于局部皮肤水肿,而呈“橘皮样”改变,重者可有乳腺变形。

可见单孔或多孔溢液,其性质可为浆液性或血性。腋窝淋巴结可扪及。

二、相关检查

可行X线乳腺导管造影、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以及肿物切除后行病理学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三、诊断

对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其临床过程,考虑其发病年龄,再结合下列几点,常可作出正确诊断。

浆细胞性乳腺炎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其病因目前尚无一致认识,可能和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

二、发病机制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在学界尚有争议,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看法:

1、导管排泄障碍:

(1)如先天性乳头畸形、凹陷、不洁或外来毛发、纤维等引起乳孔堵塞,导管发育异常,乳腺结构不良,导致上皮增生、炎症、损伤等引起导管狭窄、中断或闭塞。导管排泄不畅,常是溢乳期发展到肿块期的主因。

(2)导管内分泌物积聚,引起导管扩张。

(3)部分中、老年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乳腺导管呈退行性变,管壁松弛,肌上皮细胞收缩力减退,导致导管内分泌物积聚而管腔扩张引起本病。

2、异常激素刺激:

异常的性激素刺激能促使导管上皮产生异常分泌,导管明显扩张。

一般来说,单有阻塞存在而无异常激素刺激促使上皮分泌,不致发生导管扩张。

3、感染:

可能与厌氧菌感染或乳晕部感染有关。

Adai(1933)在较详细的研究后发现,本病发展到后阶段,乳腺导管分泌物不仅刺激导管扩张,而且可以溢出管外,经分解后产生化学物质,引起周围组织的化学性刺激和抗原反应,引起管周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并定名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预防

    一、预防:

1、妇女应每年定期做乳腺检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经期和产褥期阴部的卫生。应注意保持乳头乳晕区的清洁,适当帮助清除分泌物,避免穿过紧的上衣和乳罩。

3、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二、术前准备:

应该对该病症状和相关的禁忌进行详细的了解等。

术前正确诊断乳管内微小病变,使以乳头溢液为表现而无肿块的乳腺疾病患者的手术指征明确化,对鉴别正常导管或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提供了有利条件。

浆细胞性乳腺炎鉴别诊断

本病易与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病、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相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一、乳腺癌

文献报道本病术前临床误诊率高达67.4%,其中误诊为乳腺癌的占16.5%。由此可见本病的鉴别诊断的重点应放在乳腺癌上。

1、临床表现:

乳腺癌起病缓慢,肿块发现之前不伴炎症表现,常在无意中发现乳内肿块,肿块多位于乳腺外上、内上象限,常是由小变大不断发展增大的过程。肿块在晚期时与皮肤粘连,出现“橘皮样”改变和乳头凹陷。乳腺癌的腋下淋巴结,常随癌症的病程进展而肿大且质硬,彼此粘连融合成团。

2、相关检查:

乳腺X线导管造影,在乳腺癌时见导管有增生及破坏,管壁有中断,失去连续性。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常可找到癌细胞。

3、鉴别要点:

乳腺导管扩张症在肿块出现之前,常有局部炎症表现,并由急性转为慢性的过程。肿块多位于乳晕下,可由肿大变为缩小和反复发作的过程,早期即与皮肤粘连并出现乳头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且质软,有压痛。随着局部炎症的消散,淋巴结可由大变小甚至消失。

在乳腺X线导管造影下可见导管扩张增粗,管壁光滑、完整、延续,无中断及破坏。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中,乳腺导管扩张症时肿物针吸及乳头溢液涂片,常可找到坏死物、脓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泡沫细胞等。

二、导管内乳头状瘤:

1、临床表现:

常表现为乳头溢液。前者常为血性、浆液血性或浆液性,一般仅累及一支导管,按压乳晕区某一“压液点”时乳头才有溢液。

2、相关检查:

行乳腺X线导管造影可见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大导管内有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可引起导管不完全阻塞或中断。近侧导管扩张。

3、鉴别要点: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乳头溢液则多为浆液性,少见血性、浆液血性,常累及多个导管呈多管溢液,按压乳腺几个不同部位均能使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扩张症在乳腺X线导管造影检查中,常表现为多个大、中导管扩张,少数可呈囊状扩张,扩张的导管常迂曲走行,呈蚯蚓状。

三、乳腺结核:

1、临床表现:

乳腺结核在乳腺内可表现为结节性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较差,病程较长。常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从瘘管中流出干酪样坏死物。

2、相关检查:

瘘管分泌物涂片,若发现抗酸杆菌可确诊。

2、鉴别要点:

乳腺导管扩张症在脓肿形成后亦可溃破形成瘘管,从瘘管中流出脓性物。涂片检查有脓细胞坏死物、浆细胞、淋巴细胞。若诊断有困难时,可将肿物切除行病理活检确诊。

浆细胞性乳腺炎饮食保健

乳腺导管扩张症食疗方(仅供参考)

1、蒲公英粥

【原料】蒲公英60克 金银花30克 粳米50~100克

【制作】先煎蒲公英、金银花,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作粥。

【用法】任意服食。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乳腺炎、扁桃体炎、胆囊炎、眼结膜炎等症。

2、金针猪蹄汤

【原料】鲜金针菜根15克(或用干金针菜24克) 猪蹄1只

【制作】将鲜金针菜根与猪蹄加水同煮。

【用法】吃肉,喝汤。每日1次,连吃3~4次。

【功效】清热消肿,通经下乳。适用于乳腺炎、乳汁不下。

【用法】宜秋冬季早晚空腹食用

乳腺导管扩张症吃什么好?

1.膳食调理可给以益气养血、理气散结之品,巩固治疗效果,促使彻底治愈。如山药粉、糯米、苡仁、菠菜、丝瓜、海带、泥鳅、鲫鱼、大枣、橘子、山楂等。

2.易并发消化道反应和骨髓遏制迹象,可食和胃降逆、益气养血之品,如鲜姜汁、甘蔗汁、鲜果汁、佛手、陈皮、芡实、西红柿、苡仁、粳米、白扁豆、灵芝、黑木耳、葵花子等。

3.膳食宜进食甘凉滋润之品,如杏仁霜、枇杷、梨、乌梅、香蕉、莲藕、荸荠、红萝卜、海蜇等。

4.乳腺炎宜食海带、海藻、紫菜、牡蛎、芦笋、鲜猕猴桃等有着化痰软坚散结功效的食品。

5.适度减小脂肪的食入量,如少吃肥肉、乳酪、奶油等,忌食辛辣之品,如辣椒、胡椒、大蒜、蒜苔、大葱、洋葱、芥末、韭菜,及老南瓜、醇酒厚味等,免得助火生痰。

6.食用富有营养的食品,如鲫鱼、蚕蛹、合什蟆油,及新鲜蔬菜和新鲜水果。

乳腺导管扩张症不宜吃什么?

不要吃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忌荤腥油腻之品

忌喝酒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