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胸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青壮年
- 典型症状:心悸 胸闷 头重足轻 气喘 胸闷憋气
痰饮症状诊断
痰饮特征
痰饮为有形之阴邪,故痰饮形成以后,具有湿浊粘滞特性,既可阻滞气机,影响经脉气血运行,又可表现病证缠绵难愈。由于痰饮可停留于人体各部,特别是痰可随气流行,无处不到,因此,临床病证繁杂,随着痰饮停留的部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病证特点。
痰饮为有形之阴邪,故痰饮形成以后,具有湿浊粘滞特性,既可阻滞气机,影响经脉气血运行,又可表现病证缠绵难愈。由于痰饮可停留于人体各部,特别是痰可随气流行,无处不到,因此,临床病证繁杂,随着痰饮停留的部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病证特点。
痰阻于肺,肺气宣降不利,则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痰多;
痰阻于心,心血运行不畅,常见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则神昏、痴呆,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喉中痰鸣,两目上视,手足抽搐;
痰火扰心,则失眠心烦,躁狂妄动,语言错乱,或打人毁物;
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则胃脘痞满,恶心呕吐痰涎;胆郁痰扰,则惊悸不寐,烦躁不宁,口苦呕恶,胸闷胁胀,头晕耳鸣;
痰浊上犯于头,干扰清空,则眩晕、昏冒、头重;痰气凝结咽喉,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称为梅核气;
痰在经络筋骨,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
痰饮疾病病因
多因脾阳虚弱,水饮停留于胃肠所致。可见脘腹坚满而痛,胃中有振水声,呕吐痰涎清稀,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头目眩晕,或肠间水声漉漉,舌苔白滑或黄腻,脉弦滑等症状。治疗以温阳化饮或攻逐水饮为原则。
痰饮鉴别诊断
按痰的性质而言,痰热互结,则为热痰;寒痰互凝,则为寒痰;痰兼湿象,则为湿痰;痰兼燥象,则为燥痰。若为外痰,则热痰黄稠;寒痰白而清稀;风痰清稀而多泡沫;湿痰白滑而量多;燥痰量少质粘而难咯出;痰黄而带鲜血者为热伤肺络;咳吐脓血腥臭痰者,属肺痈;咳吐涎沫,口张气短,是肺痿。
饮的病证特点是:饮在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饮在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饮在胸膈,则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饮溢肌肤,则见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饮在腹中,则腹胀大如鼓,腹壁青筋显露,形体消瘦,尿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