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单纯性白色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单纯性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

  • 挂号科室:妇科
  • 发病部位:阴道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 多发人群:免疫力低下、有糖尿病的病人多见
  • 典型症状:尿急 白带增多 尿频 充血 鳞屑
  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指妇女感染白念珠菌(白假丝酵母菌)引起外阴阴道炎,主要表现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安、尿急、尿频等,一般症状较轻或中等,多见于妇女,儿童也可发病,是女性生殖道感染常见炎症性疾病。目前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成为白带增多的最主要病因。  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指发生于正常非孕宿主的、散发的、白念珠菌引起的轻、中度病变。临床症状轻,发作频率低。治疗效果好。
典型症状:尿急 白带增多 尿频 充血 鳞屑

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症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感染菌属及菌株以及患者的易感性,症状轻者可仅有轻度瘙痒而没有其他的临床症状。

一、症状

在月经来临前一周加重,在月经过后有一定缓解。

瘙痒:皮肤潮红、肿胀,自觉剧烈瘙痒,可伴外阴、阴道烧灼感。环境温暖时或穿紧身衣裤或合成织物时症状会加重。

白带增多: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表面有白色片状薄膜或凝乳状物覆盖。大量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白带。

可有阴道疼痛,刺激感及性交困难等。

二、体征

阴道黏膜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红斑,红斑可延续至子宫颈外口,阴道内分泌物常呈块状黏附于阴道壁,当将块状分泌物擦除后露出红肿的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见到白色块状物下有受损的糜烂面及表浅的溃疡。

有时炎症边缘也有小结节和水泡,如果周围大片组织均已受累,则可见感染区干鳞屑状,边缘清楚(湿疹样变)。有时可见到外阴部的抓痕或外阴皮肤的皲裂。

三、诊断

典型病例不难诊断。根据有关病史,诱发因素、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诊断很易诊断。在患者的分泌物中找到芽孢或是菌丝即可做出诊断。部分无症状健康妇女阴道内可分离出念珠菌。但不一定引起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的PH正常,小于4.5,可和滴虫病及细菌性阴道病相鉴别,后两者阴道分泌物 pH>4.5。但若本病合并滴虫感染或细菌性阴道病时,则pH>4.5。同时pH的测定在治疗后也应测定,只有阴道pH值恢复到正常妇女的状态,症状也消失才能算真正治愈。

一、发病原因

常见于青春期到绝经期前的妇女,未来月经的少女及绝经后的妇女阴道念珠菌发病率较低。感染常发生在排卵周期的晚黄体期,即月经来潮以前的1周内。在假丝酵母菌(念珠菌)中,80%~90%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酸性环境适宜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有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阴道pH值多在4.0~4.7,通常<4.5。假丝酵母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1h即死亡,但对干燥、天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

阴道念珠菌病在无症状的健康育龄妇女阴道中,念珠菌的检出率为20%左右,但菌量极少,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只有在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尤其是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才引发阴道炎症状。

  (1)女性生殖器特点

女性内外生殖器相通,与外界接触密切,易与病原体接触,女性生殖道的自我防御机制易受多种因素的作用而被破坏。

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可影响阴道的pH值,能影响假丝酵母菌的寄居、发芽、蛋白酶和菌落的转换等而致发病。

与肛门临近,又因正常人肠道内假丝酵母菌带菌率高,故女性也易致病。

健康妇女阴道内有数十种微生物,改变阴道pH值,易致菌群失调而发病。

(2) 衣着和妇女卫生用品

性交、免疫功能降低等致发病或交叉感染。

常穿紧身衣裤,尤其吸湿和透气性不良的合成、尼龙衣裤或长期穿紧身牛仔衣裤,常可导致外阴和阴道局部组织潮湿和温度升高,黏膜浸渍,加以摩擦损伤可能改变阴道内环境而诱发外阴阴道炎症。妇女卫生所用商业性冲洗器、喷香的厕所用纸、

妇女卫生消毒器、月经纸垫等对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的发生起作用,其原因是引起交叉感染或消毒不严或本身已有假丝酵母菌感染等,也可改变阴道环境而促使无症状的寄居,转变为症状性外阴阴道炎的发生。

性生活是否相互传播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有不同意见,但应引起注意和重视。实际性交与假丝酵母菌感染已为人们熟知,如性交频率高者,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发病率也高,尤高于无性交者。

艾滋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者阴道假丝酵母菌的发病率高于一般正常人群。

(3)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

使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的感染明显增加。

无论口服或胃肠外或局部使用抗生素均有类似情况,虽然任何抗微生物药物者会引起此病。但最常见的抗生素如四环素(国内已淘汰,国外仍用)、氨苄西林和头孢类抗生素等均易加重症状或促使发病。因为使用抗生素主要在杀灭阴道内致病菌的同时,也导致了阴道内的菌群失调,使正常菌群减少,削弱了正常菌群对酵母菌的抑制能力。在阴道内的微生态环境中,当乳酸杆菌减少时,酵母菌就会大量繁殖和发芽,阴道内寄居率大约由10%上升到30%。同样抗生素也能直接诱发刺激假丝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抗生素不仅会使阴道内的菌群失调,也同时会减少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使肠道内的酵母菌大量生长繁殖。

(4)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的诱发因素很多

包括糖尿病、外源性激素(雌激素,皮质激素)、偏嗜甜食、菌落的转换等。

口服避孕药:在使用雌激素含量高的口服避孕药后,假丝酵母菌在阴道内的寄居率升高,其机制也与妊娠期的发病机制相同。临床同样发现,服用低雌激素含量的口服避孕药者,几乎不引起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的增加。

偏嗜甜食和奶制品,糖尿病,食用发霉水果等:可能是阴道分泌物中含糖量也高,直接诱发假丝酵母菌生长。临床上如遇顽固性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患者,必须做糖耐量试验。一般认为对糖尿病患者单纯饮食限制并不能控制假丝酵母菌阴道炎。

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时间较长或量较大,易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起菌群失调,使假丝酵母菌易于生长繁殖而致病。

在池塘游泳或公共厕所坐坑上引起交叉感染等。此外还有营养过度、营养不良、植入导管、恶性肿瘤、酗酒、吸毒,腹部手术也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危险因子。

二、发病机制

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发病机制的关键问题是无症状的阴道寄居是如何转变为有症状的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正常人的口腔、肠道、阴道粘膜、女性外生殖器及其周围皮肤均存在念珠菌。假丝酵母菌主要呈非菌丝状态,细菌数量相对较少,在此情况下,假丝酵母菌与寄居处有保护作用的菌丝存在,以及其局部防御机制之间保持巧妙的平衡。这时,机体有足够的免疫能力阻止白色念珠菌的侵袭。当平衡被破坏后,白色念珠菌就在局部生长、繁殖,从酵母菌相转化成菌丝相,引起皮肤、黏膜甚至全身性的假丝酵母菌病。

致病机制的毒力因素包括

① 粘附力;

粘附力与毒力成正比,在念珠菌属中白念珠菌粘附力最强; 白念珠菌感染首先是粘附在宿主的上皮细胞上,当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受损导致内源性感染,如创伤、抗生素应用及细胞毒药物使用致菌群失调或黏膜屏障功能改变、皮质激素应用、营养失调、免疫功能缺陷等致病因素作用下形成感染灶。但是阴道细胞在接受假丝酵母菌的程度上却存在着相当大的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

② 芽管和菌丝的形成:

当感染时,白念珠菌常呈菌丝型。菌丝型的毒力比酵母型的毒力强, 是假丝酵母菌有效获取营养的方式。芽管的形成增加了白假丝酵母菌附着于阴道或口腔上皮脱落细胞的能力。

③ 毒素:

菌细胞表面的多糖毒素和另一种被称为“念珠菌毒素”可能是致病的因素。产生补体趋化因子和过敏毒素致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局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吞噬细胞在局部聚集,并吞噬细菌,同时释放溶酶体酶类,致局部组织损伤。

④ 菌落的转换:

白色菌落转换为不透明菌落,不透明菌落中的细胞与原来的白色菌落中的细胞不但在表型上不同,而且对真菌药物的抗药性升高,具有新的毒力,这包括附着能力、发芽能力、产生蛋白酶和形成菌丝体的能力都增加。

⑤分泌蛋白酶:

白念珠菌可产生分泌一些酶如溶血磷脂酶、碱性磷酸酶、分泌性门冬酰蛋白酶、磷脂酶和细胞外酸性蛋白酶(CAP)等。其中以CAP最为重要CAP不仅能水解蛋白质,并能水解角蛋白及胶原,具有促进白念珠菌的粘附功能。

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预防

(1)对初次发生假丝酵母菌感染者应彻底治疗,检查有无全身性疾病,及时发现并治疗

(2)不要经常冲洗阴道,这样易破环阴道内环境,引起菌群失调。

(3)改善阴道局部环境:从预防感染角度出发,劝告妇女不要穿紧身、不透气的化纤内裤及长期使用护垫,应穿较宽松的、透气吸湿性好的内裤,保持局部干燥,注意外阴清洁。要把短裤、毛巾晒在通风的阳光照射处

(4)不要随便服用抗生素,提高机体免疫,要少吃甜食,多饮酸奶。具有治疗特性的生物制剂如含嗜酸乳酸菌的乳制品可预防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及肠道感染,无明显副反应,从而减少对抗真菌药物的依赖性。因此,对易感染假丝酵母菌的患者可试用此生物制剂,其作用可能是恢复正常的菌群比例。

(5)提倡患病妇女与性伴同时治疗: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是一种性传播性疾病,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患者的性伴其口腔、精液及阴茎冠状沟内均有一定比例的假丝酵母菌阳性率。

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鉴别

有外阴瘙痒、灼热感及白带增多等并非均是假丝酵母菌感染,许多病原体均可引起几乎相似的症状或体征,所以必须进行鉴别。

 1.滴虫性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泡沫状,有时可呈浆液性或脓性,味恶臭。并可有尿道炎,膀胱炎,宫颈炎,尿道旁腺及巴氏腺感染,偶有肾孟肾炎。可出现排尿困难、血尿及夜尿。阴道检查可见宫颈充血,阴道壁充血,水肿,并有出血点,呈草莓状外观的特征性表现。可查到阴道毛滴虫。

2.老年性阴道炎

多见于老年妇女,主要为白带增多,多为黄水样,严重者可为脓性,有臭味,有时为淡血性,甚至发生少量阴道流血。可产生轻度瘙痒。镜检找不到假菌丝。

3.细菌性阴道炎

临床症状轻微,白带多、稀薄、均质性,有鱼腥味,分泌物在阴道壁上易于擦掉,阴道粘膜可无充血、无红肿。分泌物镜检有线索细胞存在。

4.幼儿性阴道炎

 阴道口处可见脓性分泌物。患儿因外阴痛痒而哭闹不止,烦躁不安,常用手搔抓外阴。查看可见外阴、阴蒂、尿道口、阴道口粘膜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自阴道口流出。

5. 嗜血杆菌性阴道炎

 感染多数较轻,多见于性活跃妇女。急性期白带增多,有鱼腥或氨的臭味,外阴潮湿不适,常伴有阴道灼热感、性交痛及外阴瘙痒。阴道pH常为5~5.5。

一、食疗(仅供参考,具体需要询问医生)

1.拌鲜藕

绿豆20克,鲜藕300克,鲜薄荷叶3片。鲜藕洗净去皮,绿豆用水泡软后,装入藕孔,蒸熟切片,鲜薄荷切碎,撒于其上,调味后,凉拌食用。

2.绿豆炖大肠

猪大肠、绿豆、败酱草各适量,将绿豆煮20分钟,放入大肠内(两端扎紧)和败酱草共煮熟,加调味品食用。

3.地肤子红枣汤

地肤子30克,红枣5枚,水煎服,每日2次。

4.海带绿豆汤

海带(切碎)、绿豆、白糖各适量,加水共煮汤服食,每日1次,连服10日。

5.茵陈30克

粳米50克 冰糖少许

先将茵陈以适量水煮取汁液,去渣,入粳米煮粥,食用时调入冰糖即成。每日服2~3次,7~10天为1疗程。本方具有清利肝胆湿热之功。

6.扁豆花9克

┐话灼12克,用纱布把药包好,加水200毫升,煎取150毫升,服用。本方能清热利湿。

二、适宜食物

1.选择饮食宜清淡,宜食富含维生素A、B2、C等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卵、胡萝卜等;禽蛋及新鲜蔬菜,如番茄、菠菜、苋菜、四季豆、毛豆、藕等;多食新鲜水果,如柑橘、橙、柚、柠檬、草莓、酸枣、山楂等

2、外阴瘙痒者应多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肉、牛奶、豆腐、豆类等。

3、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2及叶酸,如鱼肝油、胡萝卜、动物肝脏、鱼类、杏、全麦、南瓜等食物。可减轻瘙痒症状,但不宜过量

三、不适宜食物

(1)发物。如海鱼、虾、蟹、河鱼、湖鱼等,食后会加重外阴部瘙痒,故应忌食。

(2)烟、酒。因其可加重炎症充血,使阴痒加剧,故应禁忌。

(3)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茴香、花椒、洋葱等,可使炎症扩展,阴部瘙痒更重,故应忌食。

(4)油炸、甜腻食物。如猪油、奶油、黄油、炸猪排、炸牛排、奶糖、巧克力等,有助湿作用,不利于治疗,故应忌食。

尖锐湿疣,淋病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