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颈型颈椎病(局部型颈椎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脊柱,颈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老年人群
  • 典型症状:下肢无力 颈椎变形 颈部酸痛 头颈分离感 颈项强直
  颈型颈椎病实际上是各型颈椎病的早期阶段,大多处于颈椎椎节退行性变开始时,通过窦椎神经反射而引起颈部症状。但如处理不当,易发展成其他更为严重的类型。  颈椎病包括: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典型症状:下肢无力 颈椎变形 颈部酸痛 头颈分离感 颈项强直

颈型颈椎病症状

   一、症状

   1.发病年龄

以青壮年者为多,但对椎管矢状径较大者,可在45岁以后首次发病。


2.发病时间 

除晨起时多见(与枕头较高或睡眠姿势不当有关)外,亦常常见于长时间低头工作或学习后,表明与椎间盘间隙内压力升高直接相关。

3.常见症状

 以颈部酸、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尤其是患者常常诉说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约半数患者颈部活动受限或取被迫体位,个别病例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

4.检查所见 

颈部多取“军人立正体位”,即颈部呈伸直状,生理曲度减弱或消失。患节棘突及棘突间可有压痛,一般较轻。

    二、诊断

   1.临床特点

主要为主诉颈、肩及枕部疼痛等感觉异常,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及颈部呈僵直状。


2.影像学改变 

X线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颈椎侧位动力性片上可显示椎体间关节不稳、松动及梯形变(较之磁共振检查出现为早);MRI片显示椎间盘变性或后突征。

3.除外其他疾患 

主要是除外颈部扭伤、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因颈椎间盘退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颈型颈椎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于颈椎退变,髓核与纤维环脱水、变性,直接刺激窦椎神经末梢而致病。

(二)发病机制

在颈椎退变初期,主要表现为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与椎节局部张力降低,进而继发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患者的症状常于晨起、过劳、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椎节的失稳不仅引起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及颈肌防御性痉挛,且同时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及两侧根袖处的窦椎神经末梢,以致引起颈部症状。此时大多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等。少数病例可因反射作用而有一过性上肢(或手部)症状,其范围与受累的椎节相一致。当机体通过调整及代偿作用使颈部建立起新的平衡后,上述症状即逐渐消失。因此,大多数病例有可能自愈,或仅采取一般措施即可使症状缓解,甚至消失。对于发病时间较晚的大椎管者,其病理改变多较复杂,除上述病理生理改变外,尚可伴有椎节边缘骨质增生及骨赘形成等病理改变。

颈型颈椎病预防

办公室工作人员首先在坐姿上应保持自然的端坐位,臀部和背部要充分接触椅面,双肩后展,两肩连线与桌缘平行,脊柱正直,两足着地。将桌椅高度调到与自己身高比例合适的最佳状态,使目光平视电脑屏幕,双肩放松。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屈或过度后仰,以减轻长时间端坐引起的颈部疲劳。

1.坐姿正确:

要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坐姿要正确,使颈肩部放松,保持最舒适自然的姿势。办公室工作者,还应不时站起来走动,活动一下颈肩部,使颈肩部的肌肉得到松弛。


2. 活动颈部: 

应在工作1~2小时左右,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向前后左右转动数次,转动时应轻柔、缓慢,以达到各个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使得颈椎关节疲劳得到缓解。

3. 抬头望远: 

当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处于低头状态者,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诱发屈光不正。因此,每当伏案过久后,应抬头向远方眺望半分钟左右。这样既可消除疲劳感,又有利于颈椎的保健。

4. 睡眠方式:

睡觉时不可俯着睡,枕头不可以过高、过硬或过低。枕头:中央应 略凹进,颈部应充分接触枕头并保持略后仰,不要悬空。习惯侧卧位者,应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对着头颈部吹冷风。

5. 避免损伤:

避免和减少急性颈椎损伤,如避免猛抬重物、紧急刹车等。

6. 防寒防湿:

防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时受风寒侵袭。颈椎病患者常与风寒、潮湿等季节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风寒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速度降低,有碍组织的代谢和血液循环。冬季外出应戴围巾或穿高领毛衫等,防止颈部受风、受寒。

7. 预防感染:

积极治疗颈部感染和其他颈部疾病。

颈型颈椎病鉴别

颈型颈椎病易和多种病患相混淆,应引起重视,现分述于后。

1.颈部扭伤

(1)概述:

颈部扭伤,俗称落枕,系颈部肌肉扭伤所致,因其发病与颈型颈椎病相似,多于晨起时发病,因此两者易被混淆,甚至个别医师不恰当地将两者视为同一种疾患。颈部扭伤的病因多是由于睡眠时颈部体位不良,以致局部肌肉被扭伤之故,完全不同于因椎间盘退变而引起的颈型颈椎病。因此,在治疗上,对颈型颈椎病患者以牵引疗法为主,而对颈部扭伤患者,牵引不仅无效,且反而可加重病情。为此,两者应加以鉴别。

(2)鉴别要点:

主要依据以下四点:

①压痛点:

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压痛点多见于棘突及两侧椎旁处,程度多较轻,用手压之患者可忍受,且疼痛范围与受累的神经根分布区一致。而落枕者的压痛点则见于肌肉损伤局部,以两侧肩胛内上方处为多见,急性期疼痛剧烈,压之常无法忍受。

②肌肉痉挛:

颈型颈椎病患者一般不伴有颈部肌肉痉挛,而在颈部扭伤者则可触及伴有明显压痛的条索状肌束。

③对牵引试验的反应:

检查者用双手稍许用力将患者头颈部向上牵引起时,颈型颈椎病患者有症状消失或缓解感,而颈部扭伤者则疼痛加剧。

④对封闭疗法的反应:

用1%普鲁卡因5ml做痛点封闭,颈型颈椎病患者多无显效,而颈部扭伤者则症状立即消失或明显缓解。

2.肩关节周围炎

(1)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又名“冰冻肩”,因其多在50岁前后发病,故又称之为“五十肩”。其好发年龄与颈椎病相似,且多伴有颈部受牵症状,两者易混淆。但因二者的治疗方法明显有别,故应加以鉴别。

(2)与颈型颈椎病的鉴别要点:

颈型颈椎病所引起的疼痛多以棘突及椎旁处为中心;而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疼痛则多局限于肩关节及其周围处。

颈型颈椎病一般不影响肩部活动;而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受限,尤以外展时为甚,呈“冻结”状。

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针刺肩三针穴或条口透承山穴多可立即获得疗效(肩部酸痛减轻及活动范围增加),而对颈型颈椎病患者则针阿是穴有效。

颈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的生理曲度消失,在动力性侧位片上可有梯形变;而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一般无此现象。必要时可参考MRI检查结果。

除以上四项鉴别要点外,尚可参考对封闭疗法及肩部推拿疗法的反应等,在肩关节周围炎时,此类疗法均有显效。此外,本病尚应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鉴别。

3.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

(1)概述:

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为一种慢性疾患,多与风寒、潮湿等有关,除颈肩部外,全身各处均可发生,且除颈肩部外,腰骶部亦多见。位于颈肩部的肌纤维组织炎需与颈型颈椎病鉴别。

(2)鉴别要点:

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患者具有风湿病的一般特征,如全身关节、肌肉酸痛(可有游走性),咽部红肿(扁桃体多伴有炎症),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多在500U以上。

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患者的局部症状多以酸痛感为主,范围较广,畏风寒,多无固定压痛,叩之有舒适感。

尚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诱发因素、病史、既往对抗风湿药物治疗的反应及X线片所见等加以鉴别。

4.其他疾患 

凡是可引起颈部疼痛和不适感的疾患均应进行除外诊断,尤其是脊柱本身的各种先天性畸形、炎症(以结核为多)等。因此,对所有主诉颈部症状者,应按常规拍摄正侧位X线片,首先除外各种可在X线片上显示的器质性疾患,尤其是对拟行手法推拿治疗者,以防意外。之后再酌情决定需否做MRI或CT检查,以求更进一步地了解与掌握病情,最后作出诊断。

颈型颈椎病食疗

白芍木瓜汤 

材料:

木瓜15克、白芍24克、灵仙12克、葛根30克、甘草10克、云苓20克、鸡血藤15克、狗脊15克 制法:洗净煮汤。

生蝎子汤 

材料:

生蝎子30克、田七6克、瘦肉50克 制法:先用开水烫活蝎子,再把田七、瘦肉洗净,加水1500克煮汤。

将胡桃肉3个及鲜荷蒂8个捣碎,水剪服。

苏子6克,伏龙肝10克煎激发去渣取汁,与粳米50克粥服。

牛肉50克切成肉丁,同糯米100克放入沙锅内煮粥,待肉烂粥熟后,加入姜、葱、油、盐等调味品服。

颈椎病饮食调理应遵循的原则

1、合理搭配,不可单一偏食。

2、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为主。

3、饮食有度,不要做到饥饱失常。

4、不要经常吃生冷和过热的食物。

5、应戒烟、酒。

颈型颈椎病适宜吃什么?

适宜多食具有祛风散寒、温通经络、除湿蠲痹作用的性味辛热温暖的食品,

如证属热痹,则应食用有清热通络作用的食物。

急性期饮食宜清淡,主食以大米、粗粮为好;

久病有体虚征象,则可适当进食滋养性肉、蛋、奶类食物。

宜食薏米、黄蟮、樱桃、葡萄、木瓜、生姜、桂皮、葱、乌饭树叶、蜂王浆、大豆卷、酒。

热痹患者,则宜吃丝瓜、冬瓜、瓠子、苦瓜、绿豆、绿豆芽、赤小豆、豆腐、芦根、金银花、生地黄等可清热除痹之食物。

颈型颈椎病不能吃什么?

忌食生冷性凉、粘糯滋腻的食物。

风寒湿痹患者忌食柿子、柿饼、西瓜、红薯、生菜瓜、竹笋、芹菜、枸杞头、马兰头、生黄瓜、豆腐、绿豆、螺蛳、田螺、螃蟹、蚌肉、蚬肉、海带等生冷性凉食品。

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辣椒、花椒、肉桂、白酒、姜、葱等温热助火物品。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