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慢性上颌窦炎

  • 挂号科室:耳鼻喉科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均可发病
  • 典型症状:头痛 粘膜萎缩 脓性分泌物 头昏 结痂
  慢性上颌窦炎是一常见病。可单发,但常见于多窦受累。
典型症状:头痛 粘膜萎缩 脓性分泌物 头昏 结痂

慢性上颌窦炎症状

1、询问病史

  注意既往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的情况和治疗经过,询问有无鼻变态反应史。

2.鼻镜检查

  注意中鼻甲有无肥大或息肉,中鼻道有无阻塞及脓性分泌物,鼻中隔有无偏曲。再用1%麻黄素棉片收缩鼻粘膜,然后做头位试验,使患侧上颌窦居上,数分钟后观察患侧中鼻道有无脓液流出。

3.X线摄片

  取鼻颏位(water位),观察两侧上颌窦的密度,与眼眶密度相对比,大于眼眶密度者表示阴影模糊,应怀疑粘膜增厚或窦内有脓性分泌物,应进一步检查。

4.上颌窦造影

  在上颌窦冲洗后,将碘油2ml注入窦内,变换头位,再行X线摄片,观察粘膜有无增厚和息肉,以及窦内肿瘤、囊肿和窦腔其他情况,粘膜厚度在3mm以上者为增厚。

5.粘膜清除功能试验 

 在碘油造影后第4天再行摄片检查,粘膜清除功能正常者碘油应已排空,若仍有碘油潴留在上颌窦内,表示粘膜失去清除功能。

6.上颌窦口阻力测定

  上颌窦穿侧,向窦内注水,当液体平稳流出时,测量测压管的水柱压力。若经冲洗注药3~4次后窦口阻力仍在6kPa,需行手术治疗。

7.上颌窦内窥镜检查

  该项检查是诊断上颌窦病变的最新方法,,由Messerklinger等人于70年代应用于临床,可在冷光源照明下于窦内取病理活检,或者摄片、录象,可克服检查的盲目性,提高诊断率。

慢性上颌窦炎病期长短不一,病理变化也不一致,可分息肉、乳头、滤泡、腺体各和纤维五型。各种炎型常互相混合或变化,现分述如下:

1】息肉型  

亦称肥厚型和水肿型,常与变态反应有关。粘膜呈不同程度的水肿,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重者呈息肉性变化和囊性变,久这滑壁发生疏松变化。

2】乳头状增生型 

 粘膜由假复层柱状上皮变为复层鳞状上皮,表层增厚突起呈乳头状,与病毒感染和细菌侵入有关。

3】滤泡型  

粘膜有大量淋巴细胞聚集,呈滤泡状。

4】腺体型 

 有粘液腺和浆液腺增生,腺管阻塞也形成囊肿。

5】纤维型 

 亦称硬化型或萎缩型。常有小动脉内膜炎和动脉周围炎,使动脉阻塞,粘膜供血不足,腺体退化,分泌减少、变稠,甚至可引起粘膜萎缩、纤毛消失和结痂形成。    主要为患侧或双侧鼻窦、前鼻滴涕或后鼻滴涕,有时鼻分泌物随头部姿势改变而流出,患者自诉痰多且臭,分泌物为粘液脓性或脓性。患者常有头昏或脓性。患者常有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思想不能集中。但有一部分患者忘记了自己的症状,及至鼻部检查才发现有慢性上颌窦炎。

慢性上颌窦炎病因

1、全身抵抗力减弱 

 贫血、低蛋白血症、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糖尿病及营养不良等,上颌窦被细菌感染后不易治愈,常发展为慢性上颌窦炎。有不少上颌窦炎查不出急性期病史,开始即为慢性。

2.窦口引流阻塞

  上颌窦自然开口位置在中鼻道内变异很多,容易阻塞,如钩突、中鼻甲肥大、泡性中鼻甲、鼻中隔高位弯曲和鼻息肉等,可妨碍上颌窦开口,影响其通气、引流和粘膜纤毛清除功能,可导致慢性发炎。

3.筛窦慢性感染

  前组筛窦的下部气房延伸到上颌窦的内上角,骨壁甚薄,感染很易蔓延到上颌窦。另外,筛窦炎的脓性分泌物经中鼻道流入上颌窦内,也是常见原因之一。

4.鼻变态反应

  因上颌窦粘膜水肿,纤毛消除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窦口通气及引流不畅,而发生慢性炎症,即过敏与炎症混合存在。

5.齿源性感染。

慢性上颌窦炎预防

积极治疗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等。

慢性上颌窦炎鉴别

与慢性鼻炎、急性鼻窦炎相鉴别。

慢性上颌窦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辛辣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昏厥,空气栓塞,鼻出血,肿胀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