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腺性膀胱炎

  • 挂号科室:泌尿外科
  • 发病部位:膀胱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尿痛 尿频 间歇性尿蛋白 黏液尿
  腺性膀胱炎(glandular cystitis)是一种较罕见的膀胱黏膜上皮增生性病变。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残余胚胎的发展和膀胱黏膜上皮化生所致。临床症状复杂,有发展成膀胱腺癌的可能,亦可与腺癌并存,因此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学的重视。
典型症状:尿痛 尿频 间歇性尿蛋白 黏液尿

一、症状

排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往往伴尿急,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尿频尿急常特别明显,每小时可达5~6次以上,每次尿量不多,甚至只有几滴,排尿终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浊,有时出现血尿,常在终末期明显。

二、诊断

本病因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体征,其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与病理学活检。

 一、发病原因

1.胚胎残余的发展 胚胎学发生膀胱和直肠均来源于原始的泄殖腔。直肠从尿生殖膈分离时,可能有移位胚胎残余遗留,在一定情况下转化成腺成分。化生过程则由炎症所致,若进一步发展,可致腺性膀胱炎,也可以再发展成恶性病变。

2.移行上皮化生 正常的膀胱黏膜无腺体存在,当膀胱受到长期的感染、结石、梗阻或其他一些中毒因素的慢性刺激后,黏膜上皮先形成上皮芽,伴有上皮芽的移行上皮细胞向下增殖,它们挤压于黏膜固有层而形成移行上皮巢,即Brunns巢或腺,这种上皮巢可以逐渐成为囊性膀胱炎或分化为真正的腺体,成为腺性膀胱炎或发展为腺癌。

腺性膀胱炎的细胞巢和囊肿被认为是癌变前期的先兆。理由为:①细胞巢和囊肿与上皮性肿瘤密切相关,如果肿瘤为多发时,这些病灶可介于中间区域;②细胞巢和囊肿引起癌肿的病例已有报告;③引起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也能引起细胞巢和囊肿增生变化。因此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有一定关系。

二、发病机制

腺性膀胱炎最常累及膀胱颈和三角区,亦可累及全膀胱黏膜或双侧输尿管末端而引起肾积水。腺性膀胱炎与囊性膀胱炎相似,显微镜检查可资鉴别。膀胱炎的特征是含有黏液的柱状上皮细胞,位于黏膜表面或形成腺体向下长入固有层内。如果伴有细菌性炎症,病变黏膜发红、肿胀而粗糙不平,有时很像癌肿。膀胱镜检查有3种表现:①乳头样水肿结构,可被深沟分隔,乳头本身看不见血管分支,邻近炎症区域可见水肿,这些水肿黏膜突起,像大泡状水肿,但水肿的实性感和不透光性可与大泡状水肿鉴别;②实性绒毛样增生,这种病变可融合在一起,也可由正常或轻度异常的膀胱黏膜分隔成灶性病变;③囊性改变,多在三角区及尿道内口周围,偶尔也出现于膀胱侧壁和顶部。囊肿可以单个或成群出现。早期囊肿呈半透明状,内含清亮浆液;晚期囊肿变硬,成为黄灰色,囊内充满黄色黏性或胶体物质。

1.平日保持自身的清洁。

2.性生活前后若能排尿尽量排掉,不要有憋尿情况。

3.可尝试喝蔓越莓果汁,因为它具有减少细菌黏在泌尿道上的功效。

4.也可以大量喝水,以有效避免细菌入侵的可能性。

5.平时活动期间因保持每2-3个小时有一次的排尿习惯,此外更要注意添加维他命B群和乳酸菌等等,预防胜於治疗,只要平日多注意些,就可以减少得到膀胱炎的机会。

急性膀胱炎:

症状多较典型,一般诊断并不困难。根据尿频、尿急和尿痛的病史,尿液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脓细胞,尿细菌培养每毫升尿细菌计数超过10万即可明确诊断。慢性膀胱炎:诊断方面除全身一般检查外,最重要的是查明致病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寻找引起感染持续或复发的原因。慢性非特异性膀胱炎须与其它类型膀胱炎相鉴别,如结核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化学性膀胱炎等。

?  膀胱炎饮食上可以多吃利尿性食物,如西瓜、葡萄、菠萝、芹菜、梨等。此外田螺、玉米、绿豆、葱白可帮助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还有膀胱炎的患者需要多饮水,保持每日至少1500毫升以上的排尿量。

膀胱炎食疗方(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如果膀胱炎会经常反复发作,除了注意个人卫生之外,还可以试试调养粥谱。

尿路感染,肾积水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