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中医养生
“冬三月,此为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内经》
冬季的声音悄然而至,随着立冬的到来,天气也一天天转冷。而今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为大家讲讲冬季养生。养生在不同时期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黄帝内经》上说,冬季3个月,宜早睡晚起。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讲究保健、保养是很重要的。
经常通风
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人体细胞白天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腺苷,可以增强细胞功能;晚上则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鸟苷,具有减弱、抑制细胞功能的作用。
多吃坚果
秋冬季,各种坚果纷纷登场,平时多吃一点,对身体具有很好的补益养生作用。其中榛子、核桃、杏仁和腰果是所有坚果中的佼佼者,被誉为“世界四大坚果”。
注意饮食
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所以冬季应多吃萝卜。养生家提出,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如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此外,还可常食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做好进补
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如果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讲话声音低微、动则出虚汗,这大多属于气虚。可选服人参、党参、太子参、五味子、黄芪、白术或者党参膏、参花膏等益气药物;食品有黄豆、山药、大枣、栗子、胡萝卜、牛肉等。面色枯黄、口唇苍白、头晕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鸣、心悸的人,大都属于血虚;可选服阿胶、桂圆肉、当归、熟地、白芍等养血药,食补有酸枣、龙眼、荔枝、葡萄、黑芝麻、牛肝、羊肝等。
敛阴护阳
冬季,由于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季养
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首先要尽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可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透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 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阳气受到伤害。接着要避寒就暖。冬天气候较冷,人们要注意尽量待在温度室中的房间,减少外出次数。
【供稿 尹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