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新闻中心综合新闻详细

教你看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

发布时间:2016-11-29阅读次数:0

本病潜伏期在成人通常为4~7周,儿童515天,大多数为9天。在不同患者中临床表现不一,因而曾将本病分为多种临床类型,如咽炎型、腺热型、淋巴结肿大型以及肺炎型、肝炎型、胃肠型、皮疹型、脑炎型、心脏型、生殖腺型等,以前3型最为常见。婴幼儿感染者常无明显症状或仅不典型表现,血清EBV抗体阳性。青春期及成人则表现较典型,多数有乏力、头痛、畏寒、纳差、恶心、轻泻等前驱症状,为期不超过1周,以后主要临床表现有

1.发热  一般均中度发热,热程12周。

2.2.咽峡炎  常见咽部、扁桃体、伴有咽痛。如咽部肿胀严重,则可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扁桃体可有渗出物,或假膜形成。

3.淋巴结大  约70%的病人有此表现,浅表淋巴结常普遍受累,以颈后三角区为最常见,腋下腹股沟次之。

4.肝脾大  本病肝大者占20%62%,大多在肋下2cm以内可有ALT升高,部分病人有黄疸。

5.神经系统症状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经症状.

6.皮肤、黏膜皮疹  约1/3病例发生皮疹、丘疹、斑疹、出血点或猩红热样红斑疹。有的软腭有小出血点。皮疹多发生在46病日,持续1周左右。

7.其他  偶可见心包炎、心肌炎或肾炎、肺炎。

本病病程1~3周,少数持续1个月至数月,甚至迁延数年。

血象  白细胞总数高低不一。病初起时可以正常,发病后1012天白细胞总数常有升高,高者可达60×109/L,第3周恢复正常。显微镜下淋巴细胞增多(下图)

在发病的第1~21天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其占外周血有核细胞数的比例可达10%30%,在10%以上或绝对值大于1×109/L 时具有重要意义。

异常淋巴细胞依其细胞形态可分为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等三型(如下图)

典型的空泡(下图)

 

血小板计数可减少,约半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140×109/L 以下,但罕有引起紫癜者。极个别患者尚有粒细胞缺乏或淋巴细胞减少,大多见于病程的第1个月内。可能与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在整个病程中并不消失,在恢复期常见增多。

 

 

【供稿 张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