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流感(流行性感冒)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咽喉,鼻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空气传播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儿童
  • 典型症状:头痛 发烧 怕冷 浑身酸痛 咽喉疼痛
  流行性感冒(inf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通常有如下典型症状:突然快速而至的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为: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流行 一般均发生在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  最近流行的B型流感是流感的一种类型,相对其他两种毒株,变异不大,流行的可能性较低。B型流感往年大多在五、六月春夏交替期间流行,症状也不明显,今年入冬后爆发流行,是较为特殊的现象。11月-12月监控显示,广东的流感中89%是B型流感。 B型流感有两支病毒株,过去常见的是维多利亚株,也是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施打的疫苗病毒株,但目前出现的B型流感却是较少的山形株,疫苗保护力有限才引发。学生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开窗通风,一旦发现发烧、咳嗽、全身酸痛等流感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典型症状:头痛 发烧 怕冷 浑身酸痛 咽喉疼痛

一、症状

突然快速而至的高热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见高热惊厥;部分患儿表现为喉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流感虽少见,一旦发生常呈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常伴有肺炎,病死率高。

B型流感的病童会有小腿痛、肚子痛等不典型的流感症状,A型流感和B型流感的发烧、全身i痛、咳嗽、流鼻水的症状大同小异,只是B型流感更容易引起肌肉发炎,常有小病人因小腿痛不想走路,被家长抱着进诊间。此外,大约2到3成病童会嚷着肚子痛,这是疼痛转移的现象。如果发烧超过3天,喘不过气、心跳加速或意识不清楚时,当心病情恶化。B型流感症状缓解速度较慢,即使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克流感」抗病毒药,仍然可能1星期才完全煺烧。

二、分类

1.轻型流感

起病急、病情较轻,全身症状(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与呼吸道症状(喉咙痛、流鼻涕、咳嗽、鼻塞、流眼泪)均很轻。

2.典型流感

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到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也伴随着眼眼睛干涩、喉咙干燥、轻微的喉咙痛。除了上述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有时也会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

发热与上述此状一般于1-2天达高峰,3-4日内热退,症状随之消失。乏力与咳嗽可持续l-2周。

3.流感病毒肺炎

即流感病毒性肺炎,24小时内病情迅速加重,表现为高热、乏力、烦躁、剧咳、呼吸困难、发绀,咳有血痰,双肺密布湿性罗音和喘鸣,脉快细弱,病死率较高。此类病人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原有心脏病、慢性肺病患者或妊娠妇女、主要常见于小儿、老人或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者。起病时与单纯型流感相似,但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咯血、紫绀等症状。病程可延长3~4周。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X线检查:双肺呈散在絮状阴影。磺胺、抗菌素对本病无效。少数病人可因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小儿病死率较高。

4.中毒性流感

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表现为高热不退,血压下降,谵妄(谵妄是一种急性脑病状态,特点是伴有意识和认知功能障碍,在疾病伴发躯体功能紊乱的时候会造成上述情况。)、惊厥、脑膜刺激征等脑炎脑膜炎症状。

5.脑炎型流感

患者起病骤急,一开始就非常严重,常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颈项强直(指由于支配颈部肌群的神经受到刺激后,引起的颈部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和疼痛,颈部僵直,活动受限,被动屈曲颈部时有阻抗感,下颌不能贴近胸部。)、抽搐等脑炎的症状。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绝大部分是由b型流感杆菌所致。流感杆菌仅侵犯人类,发病年龄以3个月至3岁婴儿为主,因为2个月以内的婴儿体内有来自母体的杀菌抗体,故很少患病,其后随着年龄增长,来自母体的特异性杀菌抗体下降,而自身尚未能产生足量抗体,故易患此病。

6.胃肠炎型流感

少见,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7.其他类型

老年人流行性感冒 :患者易并发肺炎,高龄、体弱或合并有心肺疾病者预后常较严重。6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老年人因感染此病毒而死亡的情况比其它年龄高。

小儿流行性感冒:是小儿严重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婴幼儿。容易并发肺炎和脑膜炎。

副流行性感冒:副流感病毒为RNA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在成人中常引起轻型上呼吸道感染,而5岁以下儿童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且发病率最高。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致败血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而致人死亡。

一、发病原因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正粘组液病毒科,是一种有包膜的RNA病毒,外观形态呈直径80~100nm的球状或长达数千纳米的丝状。其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或小流行。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目前发现猪也可被感染。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包膜的成分包括膜蛋白(M1,M2)、双层类脂膜和糖蛋白突起。该类糖蛋白突起包含血凝素(HA)及神经氨酸酶(NA)两种类型,均具有抗原性,并有亚型特异性。核壳体为薄螺旋丝状,呈螺旋对称,直径9~15nm,包括核蛋白(NP)、三种聚合酶蛋白(PB-1,PB-2,PA)及病毒RNA;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

1、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命名

 根据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性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按照HA和NA抗原的不同又将同型病毒分为若干亚型。亚型划分是根据基因分析和琼脂免疫双扩散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公布的流感病毒命名原则如下:型别/宿主/分离地点/分离年代/病毒株序号(血凝素亚型和神经氨酸酶亚型)。例如A/equine/Singapore/3/52(H7/N3),意即:甲型流感病毒/宿主为马/在新加坡分离/时间为1952年3月/亚型为H7N3。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5个亚型(H1~15),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与人有关的主要有甲1(H1N1)、甲2(H2N2)、甲3(H3N2)和乙型。

2、流感病毒的稳定性

 流感病毒在pH6.5~pH7.9间最稳定,对高温抵抗力弱,加热至56℃数分钟后即丧失致病性,100℃ 1min即被灭活,在低温环境下,病毒较为稳定,4℃能存活1个多月,-70℃可存活5个月以上。流感病毒对干燥、紫外线照射及乙醚、甲醛等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

3、流感病毒的基因组产物

(1)血凝素:

H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糖蛋白突起之一,在流感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神经氨酸酶(NA):

N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另一类糖蛋白突起。但数量显著少于血凝素。它可以裂解寡聚多糖与末端神经氨酸残基(即N-乙酰神经氨酸,又名涎酸)之间的结合键。宿主细胞表面的血凝素受体即含有与寡聚多糖偶联的涎酸,神经氨酸酶对它们所含涎酸的降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病毒生物学意义。由于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位点在甲、乙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保守性。因此,研制中的许多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以NA作为药物效应的靶点。

(3)核壳体蛋白(RNP):

即与病毒RNA共同构成核壳的病毒结构蛋白,包括核蛋白(NP)及三种聚合酶蛋白(PB-1,PB-2,PA)。三种聚合酶蛋白均系在宿主胞质内合成,然后再转移到细胞核内。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所有结构蛋白中,PB-1是同源性最高的一种蛋白,其功能为负责病毒mRNA合成启动后的延伸。PB-2是依赖于病毒RNA的RNA聚合酶。其功能为识别和结合由宿主细胞聚合酶Ⅱ转录的帽状结构,可从宿主细胞上切下帽状结构并连接到病毒特异性的mRNA的5端上。帽状结构是病毒mRNA转录的引物,起始RNA的转录,在转录后的加工过程中,PB-2可能参与切除mRNA 5端帽状结构。PA在病毒RNA合成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一种激酶或一种解旋蛋白。

(4)膜蛋白(MA)是流感病毒包膜的结构成分之一;

包括M1,M2。M1含有252个氨基酸,是病毒体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多肽,具有型特异性,是流感病毒分型的主要依据之一。M1可能在子代病毒装配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对核糖核蛋白颗粒起保护作用。M2是一种完整的膜蛋白,含有97个氨基酸,仅见于甲型流感病毒。M2以四聚体形式大量存在于受染宿主细胞表面,而在病毒体中含量很少。其功能为质子通道作用,用以控制HA合成过程中高尔基体腔内的pH值,以及病毒脱囊过程中囊泡内部的酸化。

4、流感病毒的变异

 快速的变异是流感病毒的一大特点。流感病毒变异主要是由于HA和NA抗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HA。这是因为机体针对HA产生的抗体是中和性抗体,故流感病毒通过改变HA的抗原特性可有效地实现免疫逃逸。由于其基因组由多个节段所组成,病毒易于发生变异。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即引起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这种在较小程度上发生的基因变异,每年或每几年均在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中频繁发生。若两种不同亚型毒株感染细胞,使其基因组发生重组,则可引起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导致新血清型的出现。HA及NA的各自变异不断组合成新的变异株,当变异使人群中对原有流行株所建立的免疫屏障不再能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时,变异株攻击侵入已充分易感的人群,则引起疫情爆发,这是导致流感大流行反复发生的重要原因。显著的变异主要发生于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则少见得多,而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

二、发病机制

流感病毒可感染呼吸道的所有各类细胞,并能在其内复制,其致病的主要机制是病毒复制引起的细胞损伤及死亡。流感病毒一旦进入和定植于呼吸道上皮,经胞饮作用,黏附和穿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进行复制,持续4~6h,新的病毒颗粒从细胞膜上芽生,借神经氨酸酶的作用而释放,再感染邻近的上皮细胞,短期内致大量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染。受染细胞发生坏死、脱落及局部炎症反应,同时引起全身中毒反应如发热、身痛和白细胞减少等。病毒复制致细胞病变是流感发病的主要原理,循环中过量的干扰素可能与全身症状有关,但不发生病毒血症。单纯流感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呼吸道中上部损害,气管受累明显,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胞质内可见包涵体。黏膜充血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但基底细胞层无损害。起病4~5天后基底层细胞开始增生,形成未分化的上皮细胞,2周后纤毛上皮细胞形成而恢复。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病理特征为肺内广泛出血,肺脏呈暗红色伴水肿。气管、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黏膜充血,气管、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下层灶性出血,水肿和轻度炎细胞浸润,肺泡中纤维蛋白原渗出,内含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猪、牛、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

2、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的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飞行旅行中,由于较长时间地与感染者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接触,造成新的病毒株的传播和将流行株带到新的地方。

3、易感人群

学龄儿童感染率最高。季节性流行常有两个高峰,一是在校学生及其邻居中(一般为年轻人),第二是在闭居家中的人和半封闭的机构中(一般为老年人)。其他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患有慢性肺部疾病者,瓣膜性心脏病者(有或无心力衰竭)或其他伴有肺水肿的心脏病患者是发生严重疾病的高危人群。妊娠第三期的孕妇、老年人、年幼者以及卧床不起者也同样较易发生严重疾病

4、流行特征

1)流行特点: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约6~8周,常沿交通线传播。

2)一般规律;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

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根据世界上已发生的4次大流行情况分析,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乙型流感 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以散发为主。

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见到流感流行。

4)流感病毒每年在温带的秋冬季节都引起大量散发性呼吸道疾病。在美国每2-3年流行一次,最常见的为A型流感病毒(H3N2),常导致大量的旷工者和很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B型流感病毒一般引起较轻的呼吸系统疾病,但在每3-5年的流行中可导致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尽管在某一时期的流行多由单一血清型引起,不同型的流感病毒可以先后在某一地区出现或者同时出现但不同地区的优势株不同。

流感预防

流感重在预防,遵循传染病防治的一般规律。由于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无关,对这样一个高度易感的疾病,要预防必须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易感人群进行必要的教育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流感的预防。

1.一般预防

早期发现,迅速确诊,加强监控力度。对病人做好隔离,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 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口涎、痰液,并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同时还应注意由于部分免疫,有些人感染后可不发病,成为隐性感染,成为人群的隐形传染源。

2.药物预防

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预防甲型流感有一定效果。在流行早期,必须及时确定流行株的型别。对无保护的人群可以进行药物预防。但是由于金刚烷胺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老年及有血管硬化者慎用,孕妇及有癫痫史者禁用。

人们也可试用中药预防。将板蓝根、大青叶各50克,野菊花、金银花各30克,四味中药同放入大茶缸中,用热开水冲泡,片刻后饮用。或者用贯众、板蓝根各30克,蒲公英15克,青茶5克,三味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以上两方清热解毒功效良好,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功效,适用于流行感冒。

3.疫苗预防

目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流感疫苗是根据病毒的变化来制造的,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在世界各地建有110个流感监测点,其中有7个建在我国,负责监测和预测流感爆发和流感病毒的变异。每年2月,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主持召开各个国家流感监测专家会议,汇总、分析可能爆发和流行的毒株,疫苗厂商据此生产疫苗,故流感疫苗应一年接种一次。

预防流行性感冒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6个小细节

1)勤洗手

研究结果表明,感冒病毒在手上能存活70个小时。感冒患者在擤鼻涕、挖鼻孔时会将病毒沾在手上,健康人若与患者握手或在公共场所接触了患者触摸过的物品,手上就会带有感冒病毒;所以勤洗手十分必要。 日常生活饮食需要注意,经常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2)勤换牙刷。

人们每天都要使用牙刷,若上面带有病毒,则容易反复感染;另外,牙刷常处于潮湿状态,病原体易滋生繁殖,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3)脚部保暖。

脚对温度比较敏感,如果脚部受凉,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使人容易受感冒病毒侵扰;同时提倡冷水洗脸。

4)饮食清淡。

“三高”饮食会降低人体免疫力,饮食过咸,会使唾液分泌及口腔内的溶菌酶减少,并降低干扰素等抗病因子的分泌,使感冒病毒易进入呼吸道黏膜而诱发感冒。

5)精神愉快。

医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精神紧张、忧郁的人,体内抗病毒物质明显减少;局部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

6)合理睡眠。

经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时体内会产生一种有提高免疫力作用的物质。因此感冒病人保证充足睡眠十分重要。

流感鉴别

1.呼吸道感染

起病较缓慢,症状较轻,无明显中毒症状。血清学和免疫荧光等检验可明确诊断。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预后,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下呼吸道感染是指气管、支气管、肺部的急性炎症,只要有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炎主要症状是咳嗽,病初,为短、干性痛咳。3~4天后,随着渗出物的增加,则变为湿、长咳,痛感减轻。咳嗽之后常伴发呕吐。两侧鼻孔流浆液、浆液粘性或粘液脓性鼻液,当咳嗽时,流出量增多。肺炎可发生于任何的人群。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X线可见炎性浸润阴影。

2.流行性脑脊膜脑炎(流脑) 

流脑早期症状往往类似流感,但流脑有明显的季节性,儿童多见。早期有剧烈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瘀点、口唇疱疹等均可与流感相鉴别。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3.军团病

军团病是军团杆菌(legionellosis)所引起的以肺炎为主的感染,又称为军团病(legionella disease)。病原菌主要来自污染的水源,自呼吸道侵入。此外,致病菌尚可能引起另一种以发热、头痛、肌痛为主的临床类型,病情较轻,称为庞提阿克热(Pontiac fever)。红霉素、利福平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对本病有效,确诊有助于病原学检查。

4.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与原发性病毒性肺炎的X线表现相似,但前者的病情较轻,冷凝集试验和MG链球菌凝集试验可呈阳性。

5.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

全身症状: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C,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培养可能分离出致病菌。

6.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钩体毒血症状;中期可伴有肺出血、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黄疸、全身出血倾向、肾炎、脑膜炎、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靶器官损害表现;晚期多数病例恢复,少数病例可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以及脑动脉闭塞性炎症等多与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有关的后发症。

一、流行性感冒食疗方

1.豆腐白面外敷额部。取豆腐一块,加豆腐量1/5的面粉,捣匀后敷于额头,2-3小时更换一次。适用于流感高烧,可帮助退烧。

2.姜糖饮。生姜15g,葱白3根,红糖20g。用500mL水加姜丝、葱丝煮沸后加入红糖,趁热一次饮完,卧床盖被,以出微汗为度。适用于高烧无汗的流感。

3.薄荷饮。银花30g,罗汉果3g,鲜芦根60g,大枣10枚,薄荷10g。先将前四味药煮沸15分钟,再加薄荷煮3分钟,也可加冰糖适量,饮其滤液,食大枣。适用于高烧、口渴、咳嗽等流感。

4.生甘草5g,板兰根、鲜芦根各30g,葛根15g,生姜数片,加水1000mL,煮沸20分钟左右,热饮。每日分2次服用。适用于流感高烧、咳嗽。

5.姜糯米粥。取葱白5根,生姜15g,糯米l00g。先将米煮成粥,再将葱姜捣烂,同煨,加适量味精、食盐。热服,可发汗、退热。

二、流行性感冒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牛奶等。

2.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既满足营养的需要,又能增进食欲。可供给白米粥、小米粥、小豆粥、配合甜酱菜、大头菜、榨菜或豆腐乳等小菜,以清淡、爽口为宜。

3.保证水分的供给,可多喝酸性果汁如山楂汁、猕猴桃汁、红枣汁、鲜橙汁、西瓜汁等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

4.多食含维生素C、E及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葡萄、枣、草莓、甜菜、桔子、西瓜及牛奶、鸡蛋等。预防感冒的发生。

5.饮食宜少量多餐。如退烧食欲较好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如面片汤、清鸡汤龙须面、小馄饨、菜泥粥,肉松粥、肝泥粥、蛋花粥。

三、流行性感冒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甜腻食物。

2.忌辛热食物辣椒、芥末等辛热食物助火生痰,使痰变粘稠,不易咳出,使头痛、鼻塞加重。

3.忌烧烤煎炸之品烧烤、煎炸食物。

4.忌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咖喱粉、胡椒粉、鲜辣粉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呼吸道粘膜不利,使之干燥、痉挛,引起鼻塞、呛咳等症,加重病人的症状。故感冒患者,不宜食之。

5.忌海鱼、柿子、烟、酒等。

6.忌饮食不节,饮食不节会使感冒迁延难治。

7.风寒感冒忌食生冷瓜果及冷饮。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便秘,黄疸,心律失常,鼻窦炎,细菌性肺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