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开角型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可以发生在年轻人,但在老年人中更常见
  • 典型症状:头痛 高眼压 虹膜节段性萎缩 眼压升高 眼痛
  也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chronic simple glaucoma)。此类青光眼较常见,多见于中年人以上,青年人亦可发生,常为双侧性,起病慢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始终保持开放,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方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甚为重要。
典型症状:头痛 高眼压 虹膜节段性萎缩 眼压升高 眼痛

一、症状诊断

1、发病初期无明显不适,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方感觉有轻微头痛、眼痛、视物模糊及虹视等,经休息后自行消失,故易误认为视力疲劳所致。

2、中心视力可维持相当长时间不变,但视野可以很早出现缺损,最后由于长期高眼压的压迫,视神经逐渐萎缩。视野随之缩小,消失而失明。整个病程中外眼无明显体征,仅在晚期瞳孔有轻度扩大,虹膜萎缩。

一、疾病病因

1、遗传因素(25%):

本疾病部分患者有基因致病倾向,如TIGR基因、OPTN基因等。部分患者有青光眼家族史。早期病例往往是在眼部常规体检时才被偶然发现。

2、眼压升高(45%):

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增高的眼压,眼压升高的原因是房水的外流受阻于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该病与眼压密切相关,眼压可以升高,也可以正常。

3、其他因素(10%):

该病发生也存在其他的危险因素,如视神经缺血等造成对眼压的耐受性降低,角膜厚度薄等。

二、病理生理

于虹膜与晶状体前表面接触紧密,房水越过瞳孔时阻力增加,后房压力相对高于前房,并推挤虹膜向前膨隆,使前房变浅,房角进一步变窄,这就是开角型青光眼的瞳孔阻滞机制。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厚度增加,前房更浅,瞳孔阻滞加重,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增高。一旦周边虹膜与小梁网发生接触,房角即告关闭,眼压急剧升高,引起急性发作,于是就发生了开角型青光眼。

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对眼睛的生理功能有很大影响,假如日温差大,会影响眼部神经调控造成青光眼发作,因此青光眼的复发多发生在冬季。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特别是有青光眼家族史的的人,应定期做眼科检查,注意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阅读或从事近距离工作者,光线要充足。

1、注意补充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忌喝酒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2、另外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做到心情舒畅、劳逸结合,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

3、有糖尿病、低血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以及用糖皮质激素类滴眼后眼压升高等情况时,须注意罹患开角型青光眼的可能,应定期找眼科医生检查,以免漏诊或误诊;

4、可以通过合理、慎重使用激素类眼药水来加以预防。

一、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 眼压异常:24小时眼压曲线波动较大,大于10mmHg(1.3kPa)。

(2) 眼压描记:C值降低,小于0.12。

(3) 眼底检查:视乳头凹陷大,垂直径≥横径,杯/盘比≥0.6,或双侧相差0.2,盘沿面积变窄,线状出血等。

(4) 视野改变:由旁中心暗点、阶梯状或弓形视野缺损、周边视野缩小等。

2、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特点:

(1) 发病隐蔽,大部分无任何症状。眼压多在35-50mmHg左右。

(2) 病程为渐进性发展,很多病人在不知不觉中失明。

(3) 由于不能及时治疗,往往在发现时,病情已进入晚期或绝对期。

3、鉴别诊断

要和闭角型青光眼鉴别,另外要与急性虹膜炎,结膜炎等鉴别。

患者在饮食上,应当吃些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传染病,并保持大便通畅。尽量的不吃或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刺激性的食物,会使患者的血压发生变化,从而很容易导致开角型青光眼。莲心、小麦片、核桃肉等具有养心安神功效,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可以适当多食。

对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应当在饮食上忌烟、忌酒、忌喝浓茶。

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恶性青光眼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