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麦收皮炎(麦芒皮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皮肤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参加麦收者多见,中青年多见
  • 典型症状:疱疹 丘疹 瘙痒 斑疹
  本病亦称麦芒皮炎,民间称为麦疥或麦毒,是麦收期间常见的皮肤病。接触麦穗后先感皮肤局部发痒的症状,于当天或过一天即在接触部位发生少数散在性针尖至粟粒大小红色丘疹或红斑,常伴有搔抓伤,自觉瘙痒。
典型症状:疱疹 丘疹 瘙痒 斑疹

    一、症状

接触麦穗后先感皮肤局部发痒,于当天或次日即于接触部位发生少数散在性针尖至粟粒大小红色丘疹或红斑,常伴有搔抓伤,自觉瘙痒。重者可出现丘疱疹和小疱,以及因搔抓而出现糜烂面,数目多而较密集,少数病人可出现荨麻疹或湿疹样皮炎。发病部位因劳动方式不同而有差别,主要见于接触麦穗和麦芒部位。少数患者亦可泛发全身。一般在停止接触后4~6天即可消退。

根据接触麦穗后先感皮肤局部发痒的症状,当天或次日在接触部位发生少数散在性针尖至粟粒大小红色丘疹或红斑,常伴有搔抓伤,自觉瘙痒。重者可出现丘疱疹和小疱,以及因搔抓而出现糜烂面,数目多而较密集,少数病人可出现荨麻疹或湿疹样皮炎。

一、发病原因

尚未定论,大都认为系麦芒刺激所致,但亦有认为系由于镰刀菌所致的过敏反应者。本病均发生于参加麦收者。

二、发病机制

有认为系由于镰刀菌所致的过敏反应。

尽量避免麦芒刺激,收麦时可穿长袖衣裤,并将袖口、裤口扎紧,劳动后及时清洗皮肤(避免用肥皂)。

本病应和接触性皮炎相鉴别,皮损的轻重与致敏物或刺激物质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大小以及机体的敏感性有关。轻者局部仅有充血,境界清楚的淡红或鲜红色斑;重者可出现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刺激性强烈者可致皮肤坏死或溃疡;机体高度敏感时,可泛发全身。除瘙痒疼痛外,少数患者可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本病有自限性,除去病因后,可很快自愈。若未能及时除去病因,致使病程迁延,可转变成慢性,类似湿疹样皮炎。

麦收性皮炎属于接触性皮炎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去除病因远离过敏原,做好防护措施,避免麦芒刺激。

2、饮食疗法,忌食辛辣及油炸食物,特别是发病期。平时要吃的清淡,忌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酒、海鲜等,多吃新鲜蔬菜或水果。

3、皮肤瘙痒患者忌过多食用辛辣鱼腥酒类等,以免皮肤瘙痒加剧。不断搔抓不仅可使皮肤增厚,而且皮质变厚后反过来又加重了皮肤瘙痒,因此会形成愈抓愈痒、愈痒愈抓的恶性循环。

4、精神要愉快,生活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

瘙痒症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