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肺吸虫病(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 多发人群:喜生食者多见
  • 典型症状:胸痛 肚子疼 囊性肿块 高热 低烧
  肺吸虫病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其代谢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当人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虫活囊蚴的蟹、蜊蛄、沼虾、水生昆虫红娘华等可获得感染。肺并殖吸虫的第1中间宿主是20多种淡水螺,第2中间宿主是蟹类,蛄寻甲壳类动物。终宿主是人或狗、猫、猪等哺乳类动物,除人以外这些动物又称保虫宿主,是构成自然疫源地的主要传染源。
典型症状:胸痛 肚子疼 囊性肿块 高热 低烧

一、症状

1.起病多缓慢,有轻度发热、盗汗、疲乏、食欲不振、咳嗽、胸痛及咳棕红色果酱样痰。2.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排棕褐色粘稠脓血便。3.荨麻疹等过敏性症状。4.急性肺吸虫病起病较急骤,有高热、毒血症。5.腰痛、下肢行动困难,甚至截瘫,大小便困难、失禁。6.胸腔积液体征,可并发胸膜增厚或脓胸。7.腹部可触及囊性肿块,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睾丸等肿大以及腹腔积液。8.脑膜刺激征、偏盲、感觉异常或缺失、视神经乳头水肿。9. 少数患者有癫痫、抽搐、偏瘫、运动障碍等表现。

二、诊断

1.有在本病流行区进食不熟的石蟹或蜊蛄史。2.长期咳嗽、咯血、咯棕褐色果酱样痰,部分有低热、盗汗,肺部体征少,合并胸水时有相应体征,四川肺吸虫病尚可见腹部、胸背部等处的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3.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痰直接涂片或24小时浓缩法找到肺吸虫卵者可确诊。(四川肺吸虫病痰中可找不到虫卵)。4.X线检查:肺部有边缘模糊的圆形或椭圆形浸润阴影,单房、多房性囊状阴影,肺部阴影时隐时现,变化不定,病变以中、下肺野多见,常伴有少量胸腔积液。5.肺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后尾蚴膜试验及(或)肺吸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6.皮下结节或肿块作活体组织检查,发现嗜酸性肉芽肿,内有虫卵或肺吸虫幼虫者可确诊。7.脑型肺吸虫病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应与囊虫病、脑肿瘤鉴别。作脑脊液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者可助诊断。

一、病因

病原体感染(95%):

当人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虫活囊蚴的蟹、蜊蛄、沼虾、水生昆虫红娘华等可获得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其代谢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发病机制:

世界上已知的肺并殖吸虫近40种,其中对人体有致病力者8种,主要是卫氏并殖吸虫和四川并殖吸虫。肺并殖吸虫的第1中间宿主是20多种淡水螺,第2中间宿主是蟹类,蛄寻甲壳类动物。终宿主是人或狗、猫、猪等哺乳类动物,除人以外这些动物又称保虫宿主,是构成自然疫源地的主要传染源。

1.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群众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螃蟹或|蛄,不饮生水,严格管理痰和大便。

2.消灭带病的动物,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3.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措施消灭螺蛳、石蟹、|蛄。

4.不吃生的或半熟的溪蟹、淡水螺和螬蛄,不喝生溪水。

1.与其它脑膜炎脑炎及占位病变等鉴别,可借助脑脊液痰或粪便检查可查获并殖吸虫虫卵,结合免疫学检测方法可鉴别.

2.合并胸肺型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脑脊液、痰或粪便检查可查获并殖吸虫虫卵,结合免疫学检测方法可鉴别。

肺吸虫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除了死螃蟹含有毒素外,不新鲜和未煮熟的螃蟹也是导致食用中毒的杀手。这是因为螃蟹生长在江河湖泊里,又喜食小生物、水草及腐烂动物,蟹的体表、鳃部和胃肠道均沾满了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如果是生吃、腌吃或醉吃螃蟹,可能会被感染一种名为肺吸虫病的慢性寄生虫病。

活蟹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囊蚴感染率和感染度是很高的,肺吸虫寄生在肺里,刺激或破坏肺组织,能引起咳嗽,甚至咳血,如果侵入脑部,则会引起瘫痪。据专家考证,把螃蟹稍加热后就吃,肺吸虫感染率为

胸腔积液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