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氰化物中毒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接触或吸入氰化物者
  • 典型症状:头晕 烦躁不安 恶心 血压下降 腱反射亢进
  氰化物(cyanide)为剧毒物,包括氰化氢、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铵和丙烯腈等。氰化氢和丙烯腈烟雾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快速吸收。氰化物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多种水果的果仁中含有进入人体后能转化成氰化物的苦杏仁苷,其中以苦杏仁含量最高。氰化物能引起组织细胞缺氧、能量代谢等障碍,造成“细胞内窒息”,而血氧饱和度不受影响,血液仍呈鲜红色。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受累,呼吸中枢麻痹是氢氰酸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
典型症状:头晕 烦躁不安 恶心 血压下降 腱反射亢进

一、症状:

1.大量吸入高浓度的氰化氢或口服较大剂量氰化钠、氰化钾后,可出现“闪电式”骤死,病人在2-3分钟可造成呼吸停止而死亡。

2.一般急性中毒前驱期:眼、咽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口腔麻木、灼热感、流涎、恶心、呕吐等,同时伴有头晕、头痛、 乏力、胸闷、耳鸣、大便急迫感。

3.一般急性中毒呼吸困难期:胸部压迫感心悸、呼吸困难,呼出气中带有杏仁味,血压升高、心律失常、意识障碍、皮肤粘膜呈鲜红色。

4.一般急性中毒痉挛期:惊厥、大小便失禁、呼吸浅表、意识丧失。 5.一般急性中毒麻痹期:全身肌肉松驰,感觉和反射消失,最后呼吸、心跳停止。

二、诊断:

主要靠病史及吐出物中查见毒物残渣,病人呼气中有时可有杏仁味,可助诊断,对疑为氰化物中毒时,可用特效解毒剂作诊断性治疗,至于采取标本作氰化物分析,方法复杂,非一般医院所能推行,氰化物中毒的即刻诊断比较困难,必须根据接触史,高AG性代酸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综合考虑。

一、病因:

1.接触有毒原料(30%):

氰化物种类很多,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尤其高温和酸性物质作用时,能放出氰化氢气体。常见作业有电镀业、金属表面渗碳及摄影者、从矿石提炼贵金属、化学工业制造者、树脂等原料接触者,均可发病。

2.误食染毒食物(30%):

施放状态有气态和蒸气态,主要由呼吸迫吸人中毒,亦可因误食染毒食物和水引起中毒者,此外,皮肤接触也可中毒。

3.其他因素(10%):

吸入、误服氰化物或吞入过量含有氰苷的果仁,另外自杀或投毒谋杀也是氰化物中毒的原因。

一、预防:

1.含有氰苷的果仁,如桃,杏,批杷,李子,杨梅,樱桃等,切勿过量食用。

2.加强个人防护,处理事故和进入现场抢救时,应戴防毒面具。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普及防毒和急救知识。

4.化学工业制造者在作业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普及防毒和急救知识,提高民众的防毒意识。

一、鉴别:

急性氰化物中毒中毒,应与神经性毒剂和一氧化碳中毒鉴别,神经性毒剂中毒多变现为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症状;皮肤粘膜紫绀,血液AchE活性下降,一氧化碳中毒多呈昏迷,无痉挛或伴有精神症状,皮肤粘膜樱桃红色,与其他窒息毒物如氮气,硫化氢等急性中毒相鉴别,此外,还应与糖尿病昏迷,脑炎癫痫相鉴别。

一、饮食保健:

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含有氰苷的果仁,如桃、杏、批杷、李子、杨梅、樱桃等,切勿过量食用

二、宜吃食物:

1、宜吃低脂低糖饮食; 2、宜吃含有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 3、宜吃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

三、忌吃食物:

1、忌吃油炸、煎炸食物; 2、忌吃过咸的食物; 3、忌吃腌制食物。

四、推荐食谱:

1、宜吃低脂低糖饮食; 2、宜吃含有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 3、宜吃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

偏瘫型偏头痛,药物性呼吸衰竭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