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间质性肾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老年多见
  • 典型症状:多尿 夜尿增多 小管间质性肾炎 免疫性肾炎 面部蝶形红斑
 间质性肾炎又称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主要影响肾间质(包括肾小管、血管和间质)疾患的总称,不包括可引起继发性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疾患,如肾小球肾炎等。
典型症状:多尿 夜尿增多 小管间质性肾炎 免疫性肾炎 面部蝶形红斑

间质性肾炎症状

一)急性间质性肾炎表现

急性间质性肾炎因其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无特异性。主要突出表现为少尿性或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不全,可伴有疲乏无力、发热及关节痛等非特异性表现。肾小管功能损失可出现低比重及低渗透压尿、肾小管性蛋白尿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部分患者表现为Fanconi综合征。

药物相关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常有较为典型的病程:在使用致病药物数日或数周后出现出现肾功能损伤,尿量可减少或无变化,尿检异常,部分伴有肉眼血尿、无菌性性白细胞尿、腰痛,一般无高血压和水肿,常伴有全身过敏症状如发热、皮疹、嗜酸细胞增多三联征,多数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不同药物导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样。一些患者即使原先对某种药物耐受,再次使用该药物亦可出现急性间质性肾炎。非甾体抗炎药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可出现大量蛋白尿。

感染相关性急性间质肾炎患者多伴有感染的征象,如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甚至败血症表现,甚至可伴有其他器官系统症状,如肺炎、心肌炎、肝损害等。其中急性肾盂肾炎并发肾实质感染最为常见。大多数肾实质感染继发于尿道及膀胱的细菌感染,其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度不适到脓毒症症状均可出现:多急骤起病,常有畏寒、高热,肋脊角压痛,尿路刺激症状等表现。不典型病例表现为乏力、腰痛、体重减轻、反复发作的膀胱炎(排尿困难、尿频,尿急、耻骨弓上疼痛)等。约 1/3 的老年患者可没有发热,20% 的老年患者以消化道症状或肺部症状为主要表现。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尿、脓尿和菌尿,尿培养阳性。

对于男性而言,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导致的尿路梗阻是其重要原因。血源性感染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好发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 NSAIDs的患者。

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乏力、发热、皮疹、肌肉疼痛、眼葡萄膜炎,部分患者伴淋巴结肿大,尿检示轻至中度的蛋白尿,肾小管损伤明显,非少尿性肾功能不全。约 1/3 的患者可合并眼部症状,眼部症状可在肾脏病出现之前数周、同时或之后数月内出现。80% 主要局限于前色素膜,但也有后色素膜受累的报道。临床可没有症状,但也可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损害等表现。体检可发现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房水浑浊、出现角膜后沉积物及虹膜粘连。20% 的患者可出现虹膜后粘连、眼内压改变等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嗜酸细胞增多、血沉快、CRP及球蛋白升高。该型激素治疗效果明显。

二)其他临床表现

 系统性疾病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可同时出现该系统疾病所特有的临床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有面部红斑、关节痛、光过敏、脱发、频发口腔溃疡等,干燥综合征可出现口干、眼干、多发龋齿等。

三)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

慢性间质性肾炎常为隐匿、慢性或急性起病,因肾间质慢性炎症改变,主要为纤维化组织增生,肾小管萎缩,故常有其共同临床表现。

1.患者常表现为逐渐出现的多尿或夜尿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纳差、乏力、消瘦等非特异症状,一般无水肿,一些病例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只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轻度尿改变、肾功能减退、贫血、肾性骨病而怀疑本病。部分患者经询问病史可发现用药史或理化因素接触史。部分由系统性疾病所致者可有原发病的表现。

2.尿常规通常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定性微量~ ,定量一般<0.5g/d),尿蛋白常为小分子的肾小管性蛋白尿。尿沉渣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一般无红细胞和管型。实验室检查可出现低比重尿、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碱性尿及低磷血症、高钙血症、低钠血症、高钾或低钾血症及肾小管酸中毒。

3.若伴有肾乳头坏死,可在病程中出现高热、腰痛、肉眼血尿及尿路刺激征等,常见原因为糖尿病、肾盂肾炎、止痛剂肾病、尿道梗阻或血管炎。急性肾乳头坏死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尿沉渣中可找到坏死的组织碎片,肾盂造影可见环状阴影或充盈缺损,慢性者可见肾髓质及肾乳头部钙化阴影,临床尿浓缩功能减低。

4.慢性间质性肾炎可波及肾小球和血管,导致相应功能受损,早期为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其后血清肌酐可升高。晚期肾小球和血管受累严重时,可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厌食等,贫血常很严重,并且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不成。约一半患者发生高血压,但程度往往不及肾小球肾炎引起的高血压严重。

间质性肾炎疾病

1.急性间质性肾炎常见病因

①药物:抗生素、非甾体类消炎药、止痛剂、抗惊厥药、利尿剂、质子泵抑制剂等其他药物;

②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及支原体、衣原体等;

③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

④恶性肿瘤:淋巴瘤、白血病、轻链沉积病、多发性骨髓瘤;

⑤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

⑥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2.慢性间质性肾炎常见病因

① 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间质性肾炎、多囊肾、髓质囊性病变及遗传性肾炎;

②药物性肾病:非甾体抗炎药、马兜铃酸类药物、环孢素及顺铂等引起的肾损伤;

③尿路疾病:梗阻性肾病、返流性肾病;盂肾炎;

⑤重金属中毒:如铅、镉、锂中毒;

⑥物理性损害:如放射性肾病;

⑦系统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慢性移植排斥反应)、代谢性疾病(尿酸性肾病、高钙血症肾病、低钾性肾病)、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轻链沉积病)等系统性疾病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预防

1)控制疾病

系统性疾病患者易并发间质性肾炎,所以要控制这类疾病以预防间质性肾炎。专家指出,系统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结节病、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血液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淋巴增生性疾病、镰状细胞病等。

2)预防感染

细菌感染是导致间质性肾炎的重要原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重症链球菌、白喉杆菌、支原体、梅毒、布氏杆菌病、军团菌病、乙肝病毒抗原、巨细胞病毒、伤寒、麻疹等。因此,预防感染,即预防间质性肾炎。

3)金属隔离

有资料显示,长期接触重金属(镉、锂、铝、金、铍等)的人比常人更易患间质性肾炎。肾病专家强调,预防间质性肾炎,要注意隔离重金属。

间质性肾炎鉴别

急性间质性肾炎主要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其他原因的急性肾衰竭相鉴别。相应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供诊断线索,但鉴别困难时应及时考虑肾活检。

慢性间质性肾炎应该考虑与一下疾病鉴别,鉴别困难时可以肾穿刺。

① 高血压肾损害:临床表现类似慢性间质性肾炎,但长期高血压病史,伴有心脏、眼底等靶器官有助于鉴别;

②慢性肾小球肾炎:常有显著的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肾小球功能损害先于肾小管。

间质性肾炎饮食

(1)限制蛋白质

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3天~6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产生一过性的氮质血症,因此应限制蛋白质饮食,在限制的范围内应设法选食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当病情好转,尿量增多时,每天尿量>1000毫升,可开始逐渐增加蛋白质量,但每日不得超过0.8克/公斤体重,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应在30克~40克,每公斤体重0.5克以下。待病情稳定2个月~3个月后,才可逐步恢复正常量。

(2)低盐低钠饮食

有浮肿和高血压的病人应采用低盐,无盐或低钠膳食。低盐膳食一般每日用食盐小于3克或酱油10毫升~15毫升,凡含盐多的食品均应避免食用,如咸菜、泡菜、咸蛋、松花蛋,腌肉、海味、咸面色、挂面等均应避免。无盐饮食是烹调时不加食盐和酱油。

肾小管性酸中毒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