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乳囊肿(乳汁郁积症,乳汁潴留囊肿)
- 挂号科室:妇科
- 发病部位:乳房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妊娠期、哺乳妇女
- 典型症状:乳房肿块 腋窝痛 胀痛 局部压痛 皮肤发红
积乳囊肿症状诊断
一、临床症状:
1、一般症状:
发病时间常在哺乳期或妊娠期,尤其是哺乳期断奶后。可有急慢性炎症、外伤或手术史,发病部位多在曾发生过乳腺炎症、外伤以及手术处。
2、特殊症状:
(1)疼痛:
多数病人有轻微胀痛,如伴继发感染局部皮肤发红、有压痛。同侧腋窝淋巴结常增大并有触痛。
(2)肿块:
乳内肿块呈圆形,表面光滑可活动,有囊性感,边界清无压痛,直径多在2~5cm。停止哺乳后自行缩小,或因按摩后缩小。
大的肿块触之有囊性感,似有弹性。小于2cm的肿块囊性感不明显。
当囊内容物变浓稠时,弹性感消失,硬度增加而变得较坚实,易误诊为乳癌。
二、相关检查:
可做穿刺液检查,发现囊内液体为可抽出乳汁或乳酪样物。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的囊肿阴影。
三、诊断:
可根据病史及体征,结合相关检查结果,诊断本病症并不困难。
积乳囊肿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引起积乳囊肿的原因很多,乳汁积聚不能排除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二、发病机制:
哺乳期如曾患乳腺增生症,炎症或肿瘤压迫造成乳腺的一个腺叶或小叶导管堵塞,使乳汁积聚在导管内;也可因哺乳习惯不良(未定时哺乳,乳汁未排空),乳汁淤滞于导管内,致使导管扩张形成囊肿。
由于囊内潴留的乳汁含有大量的糖分、脂肪和蛋白质,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如有细菌侵入,便有可能引起继发感染,从而导致急性乳腺炎或乳腺脓肿。如无细菌侵入感染,,囊肿可长久地存在于乳腺中。
积乳囊肿预防
一、 预防
1、养成规律性哺乳习惯,避免因乳汁未排空而使乳汁滞留在乳腺内。
2、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注意哺乳期卫生与姿势,避免因乳管排乳不畅而导致乳汁滞留,合并感染。
3、定期体检,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做好随访:防止病情恶化。
4、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二、治疗前:
应该对该病症状和相关的禁忌进行详细的了解等。
积乳囊肿鉴别诊断
应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一、乳腺纤维腺瘤:
1、临床表现:
乳腺纤维腺瘤发病年龄较积乳囊肿为轻,常在青春期或婚前期发病。
2、相关检查:
乳腺纤维腺瘤瘤体较积乳囊肿的硬度、活动度大,触诊时常易滑脱。
3、鉴别要点:
积乳囊肿常在哺乳后发病。肿块常有囊性、弹性感。诊断穿刺时,如抽出乳样液体,则可排除乳腺纤维腺瘤。
二、乳腺囊性增生病:
1、临床表现:
乳腺囊性增生病也常形成囊肿,但其囊肿常为多发性,除一个较大的囊肿外,乳内常有许多细小的如绿豆大小的囊肿,且病变常不限于一侧乳房。
2、相关检查:
可通过触诊发现囊肿。
3、鉴别要点:
尽管其囊肿与积乳囊肿在形态大小、活动度及囊性感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其囊内容物常为浆液性,很少为乳汁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常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明显的乳房胀痛或刺痛,积乳囊肿却无此症状。
三、乳腺癌:
1、临床表现:
乳腺癌的早期仅表现为乳腺内肿块,而无周围软组织浸润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时,有时与积乳囊肿不易区别。
2、相关检查:
乳腺癌肿块触诊时形态不规则,表面高低不平,边界不清,质地坚硬。乳腺X线导管造影,在乳腺癌时见导管有增生及破坏,管壁有中断,失去连续性。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常可找到癌细胞。
3、鉴别要点:
乳腺X线导管造影可见积乳囊肿肿块影则周边较整齐,钙斑密度则周边较中心为高。针吸细胞学检查时,乳腺癌常可找到癌细胞,而积乳囊肿则常抽出乳样液体,一针即能定性。
四、乳腺结核性脓肿:
1、临床表现:
乳腺结核的寒性脓肿有胸壁或乳腺结核病史,其脓肿周围可有浸润及粘连。
2、相关检查:
可行穿刺检查,检查脓肿内容物性质。
3、鉴别要点:
穿刺检查抽出物是脓液而不是乳汁。脓液涂片作抗酸染色可查到抗酸杆菌是区别的佐证。
积乳囊肿饮食保健
1、少吃油脂类食物,油脂类点心、煎炸馅饼、油炸食品、猪油、奶酪、黄油、肥肉、腊肠、动物内脏等高热量高脂肪油腻食品。
2、忌食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3、 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因为这些都可使乳腺出现增生,或使乳腺增生加重。
4、 防止肥胖尽量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
5、 禁止滥用避孕药。
6、 禁止使用含雌激素的美容用品。
7、宜常吃海带,因为海带有消除疼痛和缩小肿块的作用。同时还应多吃橘子、橘饼、牡蛎等行气散结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