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甲亢性心肌病)

  •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 发病部位:心脏,甲状腺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多在40岁以上,男女比例1∶2
  • 典型症状:甲状腺肿大 无力 肝脏肿大 心动过速 呼吸困难
  甲状腺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机体许多器官的代谢和生理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甚为突出。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时,体内T3和(或)T4持续升高对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细胞的作用可致一系列的并发症,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
典型症状:甲状腺肿大 无力 肝脏肿大 心动过速 呼吸困难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症状诊断

一、症状

(1)一般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常有怕热、多汗、手指颤抖、情绪易激动、食欲亢进、多食、消瘦、肌无力、疲劳及肠蠕动亢进(偶尔腹泻)等。

(2)心悸:

常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与代谢率增加呈正比,休息时心率仍增快。本病容易发生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以房性、室性或房室结性过早搏动最多见,亦常发生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或扑动。

(3)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的发生与氧耗量大而肺活量少有关,这与因心力衰竭呼吸困难不同。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劳力性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4)心前区疼痛:

心前区疼痛较轻,一般是一种沉重的痛感,有时可呈现典型的心绞痛。常由发作性心律失常所引起,亦可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增加已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脏负荷所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本身合并高血脂者极少)。心前区疼痛可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治愈后消失。

二、体格检查

(1)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

(2)突眼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眼征包括凝视,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瞬眼滞后,上眼睑后缩,轻度巩膜充血。浸润性突眼系较严重表现,其特点是眼眶疼痛,流泪,异物感,怕光,眶后组织增生,突眼和眼外肌淋巴细胞浸润,产生眼肌无力致使复视。

(3)血压变化:

收缩期血压升高,舒张压略降低,脉压差增大,少数患者脉压差很大,故可见明显的周围血管征。

(4)心率变化:

心率通常为100~120次/min,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患者常可快至180~200次/min。

(5)心脏变化: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时,由于心肌收缩力加强,体检时可见强烈搏动的心尖,重者可扩散至胸壁,可听到心尖区第一心音增强,出现心脏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并出现心尖区收缩期二至三级吹风样杂音。出现心功能不全的时候可出现肺底水泡音。当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时,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及下肢水肿等。

(6)其他:

皮肤湿热、肌肉震颤等对诊断甚为重要,但在有些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可不很明显,甚至无甲状腺肿大和突眼等体征。

  三、诊断

目前诊断标准尚未统一。

1.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提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为

(1)已确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病者有下列病征之一或多项:

①心脏增大。

②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但仅有窦性心动过速或期前收缩不计入内。

③心力衰竭。

(3)除外其他原因的心脏病。

(4)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奏效后,心脏病变基本治愈。

2.国内陈灏珠等提出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诊断标准如下

(1)甲状腺功能亢进伴房颤、频发期前收缩或心脏扩大。

(2)高输出量顽固性心功能衰竭而无其他原因者。

(3)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后上述情况好转或明显改善。

3.对以下情况应高度怀疑。

(1)原因不明的房颤或房扑,且心室率不易控制。

(2)以右心衰竭为主或首发为右心衰竭者,但无心脏瓣膜病、肺心病或先心病史,无体征及心脏彩超依据,且对利尿药效果欠佳。

(3)无原因可解释的窦性心动过速、心脏增大或心电图异常等。出现上述情况必须结合各种检测方法进行鉴别。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自身免疫损伤、遗传易感性和精神刺激等因素可诱发或导致本病。

二、发病机制

甲亢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机制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与儿茶酚胺相同,可兴奋腺苷酸环化酶,使心肌收缩力增强。甲状腺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心肌,T3能增加心肌细胞膜上β受体的数目,促进肾上腺素刺激心肌细胞内cAMP的生成。甲状腺激素促进心肌细胞肌质网释放Ca2 ,从而激活与心肌收缩有关的蛋白质,增强收缩力。

这可使窦房结动作电位时间缩短;心房肌兴奋性增加,不应期缩短而致房颤。实验动物中,甲状腺素可增加心房率,舒张期除极缩短。在甲状腺激素的毒性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共同作用致窦性心动过速,而长期房颤和心动过速可致心肌病。

甲状腺激素使心肌糖原分解代谢加强,使心肌细胞糖酵解过程受挫,并使氧化磷酸化作用受抑,导致左室功能降低。

在早期可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搏出量增多,心肌细胞肌球蛋白合成增多,心肌细胞肥大等变化。甲状腺激素长期作用于心肌,将导致心脏耗能增多,心肌收缩力逐渐减弱,最终引起心力衰竭。甲亢病人出现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下降,但其绝对值仍较正常为高,故属高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当病情进一步加重时,心排血量可降至正常或低于正常。

2.病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导致心脏扩大,心肌肥厚。显微镜下发现心肌间质水肿,间质纤维化,可见到小灶状心肌变性和坏死,伴有替代性纤维肉芽组织,无或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上述病理形态学改变较轻。动物实验发现,给予大量甲状腺激素之后,可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变性,间质纤维化,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发现线粒体改变,肌浆网扩张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预防

1、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心律失常常见,其中最常见者为房颤。据报道,有10%~22%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并发房颤,甲状腺功能亢进房颤的病理生理基础尚未完全明了。房颤的维持需多发性折返环路的形成,目前仅知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心肌细胞Na -K -ATP酶活性增强,促进钠外流、钾内流,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临床上部分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小于0.1mU/L,T3、T4浓度在正常范围,没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称之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对低血清TSH的老年人应跟踪观察可能发展为临床显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房颤,抗甲状腺药物是否能预防其发生尚不得而知,但对接受甲状腺激素治疗或低血清TSH的患者应避免过高剂量的甲状腺激素抑制TSH,以减少发生房颤的危险性。

2、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低血清TSH是房颤的危险因素。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心肌病变是可逆的,其根本防治措施仍是恢复甲状腺功能正常,β受体阻滞药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有助于改善某些心血管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加重或恶化原有的心脏病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单独引起心室扩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据报道,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大约为6%,年龄大于60岁,病程长者更易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般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升高程度及酶学变化无关,而与年龄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病程有关,因此,防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必须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早期治疗,尤其对60岁以上老年人。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鉴别。

   1.先天性心脏病

两者均出现肺淤血,心脏呈二尖瓣型。但该病在出生后就有心脏杂音,右心室与右心房增大。


2.肺源性心脏病

多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肺气肿的症状和体征及阻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表现。心脏轻度增大呈二尖瓣型,右心室大,肺动脉段突隆;胸部X线显示肺纹理紊乱、肺间质纤维化及肺气肿表现。

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

可有风湿热的病史;心脏以左心房增大明显,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胸部X线示:肺部淤血改变,二尖瓣型心脏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饮食保健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的食疗方

1、 给予低脂、高蛋白等易消化的食物;

2、 补充适量纤维素;

3、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4、 进食宜清淡消化低脂肪高蛋白之品。

5、 少食多餐,每餐不宜过饱,晚餐应尽量少吃。

6、 多喝水;

7、 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之品。

8、 多食用纤维之品。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