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小儿腹胀(小儿腹部膨胀)

  • 挂号科室:儿科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儿童、婴儿
  • 典型症状:腹胀 腹部逐渐胀大 胃肠道胀气 胃肠气胀 气上_心
  腹胀(abdominal distention)即腹部膨胀,可由于肠腔、腹腔内积气、积液、腹内巨大肿物或腹肌无力引起,小儿腹胀多以气胀最为多见。  正常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喂奶后常可见到轻度或较明显的腹部隆起,有时还有溢乳,但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这是通常所说的“生理性腹胀”。
典型症状:腹胀 腹部逐渐胀大 胃肠道胀气 胃肠气胀 气上_心

小儿腹胀症状诊断

        一、症状

患儿多有急或慢性病容,腹部隆起高出于胸部,严重的腹胀可影响呼吸,不能平卧。

气胀也有两种情况,一般是胃肠胀气,但也有少数是气腹,这两种情况,除通过立位X线检查膈下积气外,临床上腹部轻浅的拍诊可感到气腹较空软,而肠内胀气可摸到肠形。

二、诊断

1、望诊:为腹胀患儿临床体格检查首先和重要的步骤。

(1)腹胀范围:

需要确定是全腹胀、中腹胀、下腹胀,偏左或偏右侧的腹胀,还是局限于某一区域的腹胀。

(2)腹胀程度:

应根据各年龄组小儿的生理特点判断其腹胀程度。此外,各年龄组小儿均可于饱餐后出现腹胀,为一时性,应注意鉴别。

(3)胃肠道蠕动:

蠕动增强可表现为胃型、肠型及蠕动波,说明其远端的消化道可能存在梗阻。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及严重的营养不良儿因腹壁薄弱,在无消化道梗阻时也可能隐约出现肠型。

2、触诊:

通过中层触诊可能进一步确定腹胀的原因及性质,特别是对于腹部肿物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如了解囊性肿物的张力、实性肿物的质地及表面光滑程度等。还可了解肿物与某些脏器的关系,如能掌握对诊断有很大帮助。一般腹胀患儿很难做到深层触诊。

3、叩诊:

通过叩诊检查常可确定腹胀是由气体、液体还是由实性物所引起。

4、听诊:

对于确定消化道梗阻是机械性或麻痹性意义最大,还可结合其他体征及辅助检查估计机械性肠梗阻的程度。

5、肛门指诊:

当怀疑病变位于下腹部或盆腔时肛门指诊不能舍弃。通过肛门指诊还可得知直肠内是否存留大便或气体,以确定肠梗阻是否完全。

小儿腹胀疾病病因

        一、病因:

一般肠道内气体主要来源于咽下的气体及消化道内产生的气体(特别是细菌发酵产气),当发生肠内积气积液,主是以下3种情况:机械性肠梗阻、功能性肠淤张(麻痹性肠梗阻)、腹腔积液。

引起腹胀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消化道内积有大量气体或液体:

可能由于胃肠道的炎症导致胃肠动力障碍引起。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扩张及幽门梗阻、肠结核、痢疾、肠梗阻及习惯性便秘等。

2、腹腔内积有过多气体或液体。

3、腹内有较大囊性肿物或实性肿物。

4、腹肌无力。

5、其他:

可见于手术后肠麻痹、肺气肿、哮喘病、低钾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脊髓病变、药物反应、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结缔组织疾病及甲减等。

二、发病机制:

1、机械性肠梗阻:

(1)病因:

近端肠管内的气体及液体重吸收和排出受到障碍,肠管内细菌因肠内环境的改变产生大量气体,而出现腹胀。

(2)相关检查:

B超、钡灌肠、X线立位照片或透视检查,可见小肠内有多个液平面及瘪缩的结肠,即可确诊。

2、功能性肠瘀胀(麻痹性肠梗阻) :

(1)病因:

主因肠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消化道蠕动功能失调,如全身重症感染、败血症、肺炎、脑炎、毒血症或中毒性休克等,引起微循环障碍,胃肠道首先缺血缺氧,以致扩张无力而腹胀。

腹膜炎与腹部损伤(包括手术损伤)后产生肠麻痹,气体吸收障碍亦可引起腹胀。

(2)相关检查:

特别以结肠胀气为主,B超检查、钡灌肠可见结肠充气扩张。

3、腹腔积液:

(1)病因:

腹水引起的腹胀多由于血浆蛋白低下、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门静脉高压、腹腔炎症或肿瘤所致。

(2)相关检查:

体征与胀气不同。B超检查、X线透视见肠管漂浮在腹水中。

小儿腹胀预防

      1、少食易在肠胃部产生气体的食物:

如土豆、红薯、面食、糖等,都易在肠胃部制造气体,最后导致腹胀。

2、不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炒豆、硬煎饼等硬性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肠里滞留的时间也较长,可能产生较多气体引发腹胀。

3、养成良好进食习惯:

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因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容易带吞进不少空气;常用吸管喝饮料也会让大量空气潜入胃部,引起腹胀。

4、防止不良情绪:

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使消化功能减弱,或刺激胃部制造过多胃酸。

5、增强体质、适度补充纤维食物:

注意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每天坚持适量室外运动,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而且可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功能。 高纤维食物有时有减轻腹胀之效,特别是在摄入高脂食物后,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6、预防胃肠道疾患:

对某些疾患来说,腹胀或是先兆,或是症状之一,如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等。

小儿腹胀鉴别诊断

      一、胃肠道积气:

1、内科性:

小儿各器官系统都处于发育阶段,功能还很不完善,对外界的依赖性强,并容易因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疾病。内科性腹胀一般不伴有胃肠型、腹部压痛与肌紧张等。腹胀伴呕吐大量胆汁或呕血、便血要注意到外科情况。

2、外科性:

外科疾病导致腹部胀气最多见的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梗阻,在生后早期发病者常为发生于各个部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尤以闭锁及狭窄最为多见。还有部分疾病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功能性肠梗阻(如先天性巨结肠)。

二、腹水、血腹、气腹、腹腔感染:

1、腹水:

腹水是指腹腔内有过多的游离液体积存。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游离液体,这些液体处于正常代谢的动态平衡中。如因某种原因使这种动态平衡失调,腹腔内液体积存过多,就形成了腹水。

2、血腹或血性腹水:

内脏器(尤为实质性脏器)损伤或血管破裂常引起出血,血液积存在腹腔则称为血腹。各种原因所致的绞窄性肠梗阻所出现的腹腔渗液常为血性,为血管内压力增高与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所致。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不仅出现血性腹水,还可排出血便,并带有一种特殊的腥臭味。

3、气腹:

气腹是指腹腔内出现气体而言。因为正常人腹腔不应存在任何气体,所以一般说来气腹均为病理状态,且大多为消化道穿孔所致,少部分为腹腔或肠道产气菌的感染。

4、腹腔感染:

腹腔感染为小儿外科的常见情况。在小儿各种腹腔感染性疾病中最多见的还是急性阑尾炎。新生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好发于学龄女孩的原发性腹膜炎也为典型的腹腔感染性疾病。

三、腹部肿物和肿瘤

1、脏器肿大:

最多见为肝脏和脾脏肿大,增大程度明显时类似局限性腹胀表现,应注意鉴别,如肝脏肿大、脾脏肿大。

2、实性肿物:

小儿以腹部实性肿块就诊者并不少见,按性质可分为先天性发育异常、肿瘤及炎性肿块等。

3、囊性肿块和肿瘤:

腹部囊性肿块甚至多于实性肿块,且大多数与先天性因素有关。按其发生来源最多见与泌尿系统有关。

小儿腹胀饮食保健

        一、适宜食物

1、适度补充高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并非只会导致“腹胀”,有时恰恰相反,反而有减轻“腹胀”之效,特别是在摄入高脂食物后。这是因为,高脂食物难以被消化、吸收,因而在肠胃里逗留时间也往往较长,而一旦有纤维加入,受阻塞的消化系统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2、可使用金桔、山楂等理气、解郁的食物。

二、不适宜食物

1、应避免进食含气的食物,例如蛋奶类,打起泡沫的奶油、打起泡沫的加糖蛋白,还有汽水。有些人认为喝汽水能助人打嗝,其实打嗝虽能令人感觉,但大部分的气仍在肠内。

2、应避免吃容易产气的食物,易产气的食物有萝卜、洋葱、卷心菜、豆类、白薯、蜂蜜、韭菜、生葱、生蒜、生苤蓝、芹菜等。吃萝卜胀气是因为萝卜含辛辣的硫化物,在肠道酵解后产生的硫化氢和硫醇,抑制二氧化碳吸收。白薯含气化酶和植物纤维,所以肠里产生气体,植物纤维不容易被消化,易被细菌酵解为二氧化碳及氢气。大豆类食品胀气是因为大豆含水苏糖与棉仔糖等聚糖,这些糖不能被消化,故很能 容易被微生物发酵产气,但大豆制成豆腐时这些糖类已被溶在水中而流失,故较少引起腹胀。

3、应避免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时可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腹胀进应在饮食中减少蔗糖量及牛奶等胀气食品。

4、个别人有习惯性胃肠胀气,除以上食物外,还应注意哪些食物会引起腹胀,尽量少吃该食物,因个体差异,每个人对食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故应注意观察。

便秘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