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沟肠杆菌感染(阴沟气杆菌感染)
-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
- 发病部位:颅脑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老年患者或新生儿多发
- 典型症状:发烧 寒战 免疫力降低 泌尿系统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一、症状:
阴沟肠杆菌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创口感染为主,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也是痰、咽处分布占多数,其次是尿液、创口分泌物,血液、腹腔引流液、脓液、胆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
1.下呼吸道感染 患者多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支气管肺癌等严重基础疾病。临床症状有发热甚至高热、咳痰,痰液可为白色、脓性或带血丝,但在老年人中症状较少甚至无症状,还可有呼吸急促,心动过速。感染可以表现为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胸腔积液。休克和转移性病灶少见。X线表现不一,可以是叶性、支气管炎性、空隙性或混合性,可以为单叶病变、多叶病变或弥漫性双侧病变等。
免疫能力低下,免疫抑制剂、激素、抗生素的应用以及侵入性操作如安置呼吸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都是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诱因。
2.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可变现为无症状的细菌尿,也有出现肾盂肾炎的,表现为乏力、发热、尿频尿急、腰酸腰痛等。
3.伤口感染 常见于烧伤创口、手术切口的感染。随着各种手术的开展,几乎各处都可有该菌感染,伤口的出现使得皮肤的防御屏障缺失,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机会,临床上以胸骨纵隔和脊柱后方感染相对多见。
4.败血症 发热症状常见,热型不一,可为稽留热、间歇热、弛张热等。发热常伴寒战,可出现低血压或休克;白细胞增多,也有减少的情况;偶可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出血、黄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大多同时有皮肤症状,如紫癜、出血性水疱、脓疱疮等。败血症多发生在老人或新生儿中,或合并其他细菌混合感染。
5.腹部感染 如肝的气性坏疽、急性气肿性胆囊炎、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败血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腹膜炎等。上述疾病常见于肝移植相关性感染者,由于胃肠中的阴沟肠杆菌迁徙或经肠道穿孔处到达腹膜或其他脏器引起感染。
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阴沟肠杆菌可引起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等。
7.眼部感染 眼部手术是常见诱因,白内障手术多在老年人中进行,是眼部感染的常见原因,感染常导致眼球炎。
8.其他感染 在社区感染中常出现指甲下血肿、摔伤后软组织感染等。危险度最高的是静脉药瘾者、人工瓣膜术后、心脏手术后感染可出现心内膜炎。
根据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可判断感染发生的部位,细菌培养到阴沟肠杆菌为确诊依据。
一、发病原因
阴沟肠杆菌是肠杆菌科肠杆菌属的成员之一。该菌为革兰阴性杆菌,菌体粗短,宽约0.6~1.1μm,长约1.2~3.0μm,有周身鞭毛(6~8条鞭毛),动力阳性,无芽孢,无荚膜,具有O,H和K三种抗原成分。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就能生长,形成大而湿润的黏液状菌落,在血琼脂上不溶血,在伊红-亚甲蓝琼脂(EMB)为粉红色且呈黏稠状。在麦康凯(MacConkey)琼脂上为粉红色或红色,呈黏稠状。在SS琼脂上若生长则呈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黏稠状。在糖类发酵中:乳糖、蔗糖、山梨醇、棉子糖、鼠李糖、蜜二糖均阳性,不能产生黄色色素。鸟氨酸脱羧酶试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呈阳性,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吲哚试验阴性。
二、发病机制
阴沟肠杆菌可以通过人体皮肤上口直接侵入感染人体或通过侵入性操作(留置导尿管、静脉穿刺、机械通气等)所产生的通道入侵机体导致感染。此外,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机体菌群失调也容易导致阴沟肠杆菌感染发病。内毒素是阴沟肠杆菌的致病因子。除此之外,该菌对消毒剂及抗生素有强烈的抵抗能力,如果应用病菌敏感性低的抗生素则可出现对抗生素敏感的菌株被抑制,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细菌的传播和引起患者发病。这也是渐增多的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阴沟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主要是产生产生ESBIs和Amp C酶,使抗生素药物水解灭活,同时细菌体内青霉素作用靶位发生变性,导致药物不能与之结合而丧失抗菌作用。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容易筛选出高产Amp C酶的阴沟肠杆菌,导致耐药菌广泛传播。所以在治疗本病时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积极控制、治疗白血病、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各种易导致感染的慢性疾病,清除阴沟肠杆菌的感染基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注意防止菌群失调。出现真菌和其他耐药菌株的感染时,应及时调整治疗药物。慢性带菌的医护人员应暂调离病房并给予治疗。做好医院各病房的消毒隔离及防护工作,勤洗手,防止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各种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后应留严格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加强个人防护,保护皮肤及黏膜的完整与清洁,避免外伤及伤口感染。
阴沟肠杆菌败血症需与伤寒或副伤寒进行鉴别。在临床表现上阴沟肠杆菌败血症与伤寒杆菌引起的毒血症都很相似,所以通过血液培养鉴定病原可以区分两病。
一、适宜食物
合理搭配膳食营养。(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