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巨细胞病毒病(巨大细胞包涵体病,巨细胞包涵体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性包涵体病,细胞肥大包涵体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全身,子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人群及孕妇
  • 典型症状:头痛 发烧 怕冷 肝脾肿大 咽痛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目前已日益受到重视;因受染细胞呈巨细胞化,胞质、胞核内可见包涵体,故又名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CID)。受染后病毒可局限于涎腺,有的则导致全身性感染。CMV感染大多呈亚临床型,显性感染者则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致死。由于巨细胞病毒可经宫内感染造成死胎、流产、早产,也可导致先天畸形,故本病的防治工作影响到优生优育和人口质量。CMV感染在全世界分布,人是CMV的唯一宿主。
典型症状:头痛 发烧 怕冷 肝脾肿大 咽痛

一、症状

1、根据感染时间,分为

(1)先天性感染

(2)围生期感染

(3)生后感染或获得性感染

2、 根据临床征象分为

(1)症状性感染

如CMV损害宿主2个或2个以上器官、系统时,称全身性感染,多见于先天性感染。过去所称的巨细胞包涵体病多属此类。

如CMV损害主要集中于宿主的某一器官或系统,如肝脏或肺脏时,则称CMV性肝炎 或 CMV性肺炎。

(2) 无症状性感染

病毒终生存在体内;当罹患其他疾病时,病毒可趋于活动,多无临床表现。

3、具体症状

(1) 全身巨细胞包涵体病型

全身巨细胞包涵体病的一部分,以黄疸、肝脾肿大、呼吸困难为主,常伴有神经系统和血小板减少等临床表现,多见于新生儿。

(2) 原发肺感染型

临床表现无热或低热、呼吸增快、呼吸暂停、咳嗽或发作性咳嗽、鼻塞、肋间隙凹陷等。病程较长,3.4 %患儿死亡。

(3) 免疫抑制患者的CMV 肺炎:

表现为亚急性和非特异性的,症状持续1~4 周,,发生肺泡出血时症状可持续1~3 个月,部分患者在1 周内急速进展到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为干咳、呼吸增快和发热,少数患者肺部可听到干或湿音。

肺部X线检查常常显示两肺部呈间质性、网状及结节状浸润,局限性节段型、结节型或肺泡型病变则少见 。

(4) 中枢神经系统

颅内钙盐沉着、脑软化、脑积水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后遗症也是最为严重。最常见的是智力低下。

脑室周围钙化灶是先天性CMV感染的特征性表现。

(5)宫内感染

系孕妇体内的CMV通过胎盘使胎儿在宫内受染,是人巨细胞病毒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受染胎儿90%为隐性感染,仅10%表现为临床感染,但有时后果较为严重,尤其当感染发生在妊娠头4个月内时,更易造成胎儿损害,可于数星期内死亡。

二、诊断

凡新生儿、婴幼儿患间质性肺炎,或患肝炎伴单核细胞增多,出现变异淋巴细胞,尤其伴有先天畸形的新生儿,应考虑本病。成人接受输血、器官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后出现单核细胞增多,出现变异淋巴细胞,发热、皮疹、肝脾肿大者,亦应考虑本病。本病患者嗜异性凝集试验呈阴性,可与EB 病毒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鉴别。鉴别诊断时尚应注意与病毒性肝炎以及其他病因所致的肝大、黄疸等相区别。对于先天性畸形,或死胎、流产、早产等所谓“TORCH综合征”的患者,则应与导致此类疾患的其他病因即弓形虫病、风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及其他可能的病原体感染(如梅毒螺旋体等)一一鉴别。外周血抗-CMV IGM 阳性表明新近存在CMV 感染,对于婴幼儿患者可诊断本病。由于孕妇外周血IgM 型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屏障,所以若新生儿脐血抗-CMV IgM检测阳性则可诊断CMV 宫内感染(采集脐血标本时应注意避免母血污染)。婴幼儿外周血仅单一抗-CMV IgG 检测阳性者,应连续随访6~12 个月,观察其滴度是否有显着意义的升高。由于成人人群中CMV 抗体检出率很高,故检测CMV 抗体用于成人患者诊断本病的意义有限。用PCR 技术检测患者标本中的巨细胞病毒基因有助于确诊本病;可早在出生后头3 周,就能从新生儿的尿液或唾液标本中检测出CMV 的存在,为CMV 的宫内感染提供依据。

一、病因

CMV归属于人疱疹病毒科β亚科,具有明显的宿主种属特异性。CMV对外界抵抗力差,65℃加热30min、紫外线照射5min、乙醚等均可使之灭活,亦不耐酸。

二、发病机制

人一旦发生CMV感染,常终身带毒,可侵入肺、肾、肝、肠道、视网膜等脏器及唾液腺、乳腺其他腺体和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可长期或间隙地自唾液、乳、汗、血液、尿液、精液、子宫分泌物多处排出病毒。免疫正常时可无症状,但病毒仍潜伏持续存在,主要潜伏部位是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此外也潜伏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多形核白细胞、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CMV(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CMV感染对胸腺发育及脾细胞、单核吞噬细胞、NK细胞及CTL细胞的功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受染细胞变性,体积增大呈巨细胞化,然后崩解,导致局部坏死和炎症。

受染细胞发生巨细胞样变后具有以下特点:

(1)细胞体积:显著肿大,达10~40 μm;

(2)胞核:也变大;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呈红色,周围绕以透亮晕环,与核膜分开,使其整个外观状似猫头鹰眼。

(3)胞质:显得相对较少;且其内也可能出现包涵体。

一、预防

预防巨细胞病毒病的疫苗业已研制出来。最近,美国学者研制出两种活疫苗,初试后颇见效。

一种是由AD169菌株研制成的;

另一种是从TOWn菌株制成的,经非肠道给药后,已明显表现出有抗巨细胞病毒的效能,CMV抗体升高,导致免疫功能增强。

1、本病患者嗜异性凝集试验呈阴性,可与EB病毒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鉴别。鉴别诊断时尚应注意与病毒性肝炎以及其他病因所致的肝大、黄疸等相区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症状,历时4~5天,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

2、对于先天性畸形,或死胎、流产、早产等所谓“TORCH综合征”的患者,则应与导致此类疾患的其他病因即弓形虫病、风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及其他可能的病原体感染(如梅毒螺旋体等)一一鉴别。

弓形虫病:多数婴儿出生时可无症状,其中部分于出生后数月或数年发生视网膜脉络膜炎、斜视、失明、癫痫、精神运动或智力迟钝等。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生殖器疱疹的孕妇,HSV通过子宫颈上行感染传给胎儿,造成先天性感染,引起死胎、流产、早产和先天性畸形,在分娩时病毒亦可通过产道造成新生儿感染。

一、适宜食物

宜饮食清淡卫生为主,合理搭配膳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流产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