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肝瘟(瘟黄,疫黄)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中指半月甲呈粉红色 肝气郁结 弦脉 左边脸颊长痘 指甲中央部分隆起
  肝瘟又称瘟黄、疫黄。肝瘟名出《明医杂着》。因其发病急,《诸病源候论#8226;黄病诸候》又称之为急黄:“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病毒性重症肝炎。
典型症状:中指半月甲呈粉红色 肝气郁结 弦脉 左边脸颊长痘 指甲中央部分隆起

肝瘟症状诊断

以发热、黄疸迅速加深、神志昏蒙、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诊断依据]

1.黄疸骤起,迅速加深,10天内即见烦躁谵妄。

2.黄疸深重,恶心不食,呕吐频作,腹胀呃逆,极度乏力,视物不清,言语错乱,烦躁不安,或见腹胀如鼓,小便短少,皮肤斑点,吐血衄血。

3.高热不煺,黄疸深暗,神昏谵语者,或手足颤抖,肝浊音界缩小。

肝瘟疾病病因

肝瘟为湿热疫毒内攻,肝脏严重受损,并伤及营血,内闭心神。阻遏气血,血脉瘀阻,致肝功能严重受损

[辨证论治]

1.湿热毒蕴证

高热,黄疸色深鲜明,日益加重,右胁胀满疼痛,腹部膨隆,头目昏沉,肢体困重,极度疲乏,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或黑,脉滑数。清热化湿解毒。

2.毒入营血证

身热夜甚,黄疸迅速加深,小便短赤,举动失常,嗜睡不语,或昏谵狂躁,手足颤抖,呕吐繁作。腹胀如鼓,吐血衄血,皮下有斑点,或可闻及“肝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清营凉血解毒。

3.疫毒内闭证

高热不煺,重度黄疸,神志昏迷,躁动不安或发狂,二便闭而不通,腹胀如鼓,可闻及“肝臭”,肝浊音界迅速缩小,吐血衄血,舌绛苔黄燥黑,脉细数。解毒开窍。

肝瘟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肝热病

亦可有较深之黄疸,但乏力及消化道症状较轻,黄疸持续时间较短,多在2周左右开始消煺,无高热、神志症状,凝血酶塬时间变化不大。

2.稻瘟病

常有疫水接触史,虽有黄疸与出血,但以骤然发热,全身酸痛,小腿肌肉疼尤剧,目赤,核肿痛为主要表现,且多发于夏季。

3.药物或毒物性肝病

可有较深重之黄疸,但发病前有应用化学药品史,如大量静滴四环素,利福平与异菸肼的联合运用,大剂量使用扑热息痛,或辛可芬、氯丙嗪、保太松、甲基睾丸素、硫脲嘧啶、红霉素等。或运用过中药苍耳子、黄药子及含汞、砷之类的药物等。

肝炎后综合征,慢性肝炎,老年人病毒性肝炎,新生儿肝炎,缺血性肝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