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涎石病

  • 挂号科室:口腔科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本病不多见,中年人、男性发病率高
  • 典型症状:胀痛 发炎 脓性分泌物 颌下腺肿大
  涎腺导管或腺体内形成结石并引起一系列症状及病理变化时,称为涎石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阻塞症状,涎腺肿大。 本病不多见,中年人发病率高,男性发病率高。颌下腺涎石最为常见,腮腺次之,导管内的涎石较腮体内的涎石为多,大多以慢性炎症表现。少数病例可伴有胆道或尿路结石。
典型症状:胀痛 发炎 脓性分泌物 颌下腺肿大

一、症状

1.阻塞症状:进食时,尤其在进酸性食物,相关腺体肿大和剧烈胀痛;进食后,症状逐渐缓解;

2.可扪及结石;

3.常伴慢性炎症,有导管口充血,时有溢脓。

二、诊断

1.典型的涎腺导管阻塞症状和病史;

2.可扪及导管结石;

3.并发炎症者,腺体肿痛,导管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4.x 线检查可显示涎石的形状和部位。

一、病因涎石形成有局部和全身因素,与局部有关的因素有:

1.涎液滞留 引起滞留的原因是导管炎症后管腔缩窄、肿瘤压迫,或异物阻塞等使涎液排出受阻,停滞于导管及腺泡内,逐渐浓缩,其中无机盐含量增加并沉积形成涎石。

2.细菌、异物 导管或腺体内有细菌感染或异物存在,可形成钙盐沉积的核心,围绕此核心无机盐成层状沉积,逐渐增大形成结石。全身因素如机体无机盐的新陈代谢和涎液的胶体状态对涎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由于钙磷代谢失调,血清中的钙磷含量增加,涎液的钙磷增多即可导致无机盐沉淀形成结石。

1.预防

预防的关键是多饮水,经常口服磁化水,防止涎石形成。有涎腺导管阻塞症状时,可试服排石汤,进食酸性水果,促使唾液分泌,可望小的涎石自行排出。已明确为导管结石者,应禁忌作涎腺造影。有时应用碎石机粉碎颌下腺腺体及导管后段结石,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涎石病有时可发生误诊,应与导管狭窄相鉴别,碘油造影有助于鉴别小结石、腺内或导管内结石。此外涎石病引起的局部硬结应与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或淋巴结疾患相区别,只须仔细询问病史和扪诊不难作出区别,因后者无涎液滞留和涎腺炎症状的表现。

多喝水,急性期可吃流食。

胆结石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