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淋巴管瘤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淋巴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发病多见
- 典型症状:淋巴结肿大 继发感染 淋巴管淤积 口腔血泡 舌炎
一、症状
大多数在出生时或1岁以内发病,但也有迟发者或老年发病。临床上虽可分为上述三型,但常混合存在,因此有人认为病变基本一致,不需要再分类。而有人强调海绵状与囊性者需要区分,因两者治疗不一样。现分述如下:
1.单纯性淋巴管瘤表现为群集、深在、张力性水疱,组成斑片状,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但常见于颈、上胸、肢体近端等处。单个水疱大小在 1~3mm,一般不超过1cm,内容似粘液。有时带有血性水疱,呈淡紫色和暗红色。水疱下方的皮下组织有轻度的弥散性水肿,偶见整个肢体肿胀。有些水疱间甚至顶部皮肤可呈疣状外观,如破后流出浆液性液体。损害的范围变异很大。也可发生在海绵状淋巴管瘤之上方,特别常见于舌部。有时发生蜂窝织炎,可使肿物暂时增大。如发生在舌部,则发生舌炎,特别容易并发上呼吸道感染。
2.海绵状淋巴管瘤这是淋巴管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可以很小,但也可很大,甚至侵及一个肢体。病损为境界不清、海绵状皮下组织肿块或弥漫性肿胀,质软,硬度如脂肪瘤。除非伴有血管瘤,一般表面无颜色改变。据统计,52%的损害侵犯头颈部,30%在下肢,16%在臂及腋部,20%在躯干。发生在颊部及舌部者多为单纯海绵状淋巴管瘤,而颈、腋、口腔底部及纵隔者以合并囊性者为多见。
淋巴管瘤对人体并非无害,可以生长很大造成畸形,甚至死亡。如侵及舌部,可以大得口腔不能容纳,以致舌尖只能凸出口腔之外,牙齿及下颌骨水平外移,口腔不能闭合。如发生周期感染、溃疡、肿胀,结果纤维化而进一步使肿瘤增大。如发生于头颈部,侵犯口腔底部、气管或纵隔,可引起呼吸道阻塞而致死。继发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的损害,可使病损增大而威胁生命。
3.囊性淋巴管瘤通常为多房性、张力性皮下组织肿块,但不能压缩,大多发生于颈部,尤其是颈后三角,偶有发生于腋、腹股沟及腹膜后区者。通常进行性增大,膨胀性扩大,但也可不变大,很少数病例还可自然消退。起源于颈后三角者有向颊、耳下腺区域发展倾向,或下达纵隔。在颈前三角者,则倾向于侵犯舌部及口腔底部。如有感染及出血,可使肿瘤迅速增大,以致呼吸障碍,发生喘鸣声,舌咽困难或死亡。继发感染后常伴随上呼吸道感染,最后引起败血症。
淋巴管瘤一般不会自行消退,通常继续生长而扩大。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一、病因
病因不明,多因素引起,如基因易感性、地理环境因素及内分泌等影响本病发生。而且病毒的感染和自身的免疫功能缺陷等也与本病有关。
1.急救(缓解措施):
淋巴管瘤有自然消退可能,对肿瘤较小,局限的,不影响功能又无碍美容者,可先观察1 ̄2年,病变广泛但影响功能(如呼吸、吞咽等)轻也可观察。若观察无消退或反而增大者可到条件较好的医院请专业医师治疗。治疗上最好采取注射治疗。如符合手术指征者,应尽早到医院手术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一、鉴别诊断
与淋巴血管瘤鉴别,根据以下几点:
1.一般淋巴管瘤根据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可诊断。
2.B超可测定肿瘤大小、范围、性质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3.颈部、锁骨上、腋下淋巴管瘤应抵X光线t解肿瘤支气管,纵隔的关系。
4.对深部及内脏淋巴管瘤可行CT、MRI检查确诊,及t解其对周围组织关系。
5.对腹腔、消化道淋巴瘤可行消化道钡餐造影、内窥镜、腹腔镜检查。
6.诊断椎穿刺可与血管瘤鉴别。
淋巴管瘤食疗
食谱原料:
淮山药30克,枸杞20克,牡蛎肉100克。
制作方法:
1、将山药洗净切片,枸杞洗净拣去杂质,牡蛎肉洗干净一起放入锅内;
2、放水适量,放入姜丝、油、食盐适量,煮沸后转文火炖30分钟。即可食用。
健康提示:
本食疗主治淋巴管瘤等疾病。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