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类中毒
-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 发病部位: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婴儿时期
- 典型症状:发绀 高热 蛋白尿 昏迷 皮肤苍白
一、症状:
1.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痛、呕血、血便。
2.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嗜睡。重症患者,尤其是婴幼儿可出现谵妄、幻觉、精神错乱、肌肉震颤、直至发生惊厥、昏迷。
3.呼吸系统症状:深长呼吸、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抽搐、胸闷及腹胀等;重度中毒可出现肺水肿和呼吸衰竭。对水杨酸类过敏的儿童在即使应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还可引起发生声门水肿和喉头痉挛。
4.循环系统:血管扩张、面色潮红、口唇发绀、紫癜、鼻出血、视网膜出血。水杨酸盐能通过胎盘进入新生儿体内,引起新生儿出血。
5.泌尿系统:血尿、蛋白尿、尿毒症等。
6.全身症状:体温下降,病儿可有多汗、高热、脱水等。
7.其他:中毒者还可有耳鸣、耳聋、视觉障碍、转氨酶增高、黄疸、其他部位出血。过敏小儿还可有皮疹、表皮坏死等。
一、病因:
水杨酸类药物主要为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和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水杨酸本身因刺激性大,仅作外用,有抗真菌及溶解角质的作用。本类药物中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口服水杨酸类药物后,很快由胃及小肠上部吸收。被吸收后水杨酸被胃粘膜、血浆、红细胞及肝中的酯酶水解为水杨酸。2小时后,血浆内水杨酸浓度达到高峰。水杨酸经肝药本酶代谢,大部分代谢物与甘氨酸结合,少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自肾排泄。但肝对水杨酸的代谢能力有限,当人体摄入过多的水杨酸药物,水杨酸与甘氨酸、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应达到饱和,导致血中游离水杨酸浓度急剧上升,引起中毒。
水杨酸盐主要由肾脏排泄,肾功能正常者内服后,几分钟即可见于尿中,24小时约可排出中毒量的一半;如尿为碱性(pH7.5以上),则排泄加快3倍,6小时就可把血中水杨酸盐下降一半。
一、预防:
应用本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剂量,长期应用者,应注意观察心脏,血液,胃肠道等变化;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鼻息肉者,以及饮酒前后禁用;孕妇,肝,肾疾病者,年老体弱者及对本类药有过敏史者应慎用。避免与双香豆素合用,以免引起凝血障碍,导致严重出血,不可与甲磺丁脲避免低血糖反应,与呋塞米合用可使水杨酸排泄减少,造成蓄积中毒,应避免合用。
一、鉴别:
主要与其他解热镇痛药中毒相鉴别。通过患者的服药史以及尿液检测毒物可进行鉴别。
一、饮食保健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二、宜吃食物
1.宜吃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 2.宜吃增加胃肠道排泄的食物; 3.宜吃就要有催吐作用的食物。
三、忌吃食物
1.忌吃酸性的食物; 2.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3.忌吃厚味的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四、推荐食谱
1.宜吃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 2.宜吃增加胃肠道排泄的食物; 3.宜吃就要有催吐作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