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胸膜炎(小儿Ⅳ型肺结核,小儿肺结核Ⅳ型)
- 挂号科室:儿科
- 发病部位:肺,胸部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 多发人群:儿童
- 典型症状:发烧 疲乏 高热 低烧 气管和纵隔移位
小儿结核性胸膜炎症状诊断
一、症状
(1)起病多较急,有发热,咳嗽,早期有胸痛,又称干性胸膜炎。待胸腔积液增多, 胸痛消失,出现气促,称渗出性胸膜炎。
(2)结核中毒症状:有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等。
(3)可能同时存在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及其他浆膜炎等过敏现象。
1.体征
(1)早期:部分患儿可听到胸膜摩擦音, 或无体征。
(2)积液量少者仅有肺底部叩浊和呼吸音减低。
(3)积液量多者,患儿喜卧患侧,有呼吸急促,鼻翼扇动,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胸廓膨隆,肋间隙饱满,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实音,语颤减低或消失,肩胛间区可闻管状呼吸音。
2 .ot或PPD试验阳性或强阳性反应。
渗出性胸膜炎多见于较大儿童,3岁以上占大多数。多发生在原发感染头半年内。
3.查体
可见患侧胸廓较健侧膨隆,肋间隙变宽或较饱满。病例胸廓呼吸动度减弱,叩诊浊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当渗出液刚出现或消退时可听到胸膜摩擦音。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核性胸膜炎一般可确诊。
临床表现主要为中度发热、初起胸痛以后减轻、呼吸困难。体格检查、X线检查及超声波检查可作出胸液的诊断。诊断性胸腔穿刺、胸液的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和细菌培养等为诊断的必要措施,这些措施可对75%的胸液病因作出诊断。
小儿结核性胸膜炎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杆菌首次侵入机体所引起的疾病。结核杆菌有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而对人体有致病力者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
我国小儿结核性胸膜炎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强,除有耐酸、耐碱、耐酒精的特性外,对于冷、热、干燥、光线以及化学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耐受力。
湿热对结核菌的杀菌力较强,在65℃ 30min,70℃ 10min,80℃ 5min即可杀死。干热杀菌力较差,干热100℃需20min以上才能杀死,因此干热杀菌,温度需高、时间需长。痰内的结核菌在直接太阳光下2h内被杀死,而紫外线仅需10min。相反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之久。痰液内的结核菌如用5%的石炭酸(苯酚)或20%漂白粉液消毒,则需24h方能生效。
结核病人吐一口痰,干燥后,里面的结核菌就漂浮在空气中,在太阳下能存活2小时,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存活数十年。
二、发病机制
不“遵医嘱”治疗的病人是耐药结核病的主要来源,经常停服药或中断治疗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旦患上结核病,切忌不要随意中断治疗。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引起结核性胸膜炎的途径有:
① 肺门淋巴结核的细菌经淋巴管逆流至胸膜;
② 邻近胸膜的肺结核病灶破溃,使结核杆菌或结核感染的产物直接进入胸膜腔内;
③ 急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性结核引致胸膜炎;
④ 机体的变应性较高,胸膜对结核毒素出现高度反应引起渗出;
⑤ 胸椎结核和肋骨结核向胸膜腔溃破。因为针式胸膜活检或胸腔镜活检已经证实80%结核性胸膜炎壁层胸膜有典型的结核病理改变。因此,结核杆菌直接遍及胸膜是结核性胸膜炎的主要发病机制。
小儿结核性胸膜炎预防
一、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减少传染机会 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小儿结核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涂片阳性结核病人,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根本措施。
2.普及卡介苗接种
实践证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新生儿期卡介苗可与乙肝疫苗分手臂同天注射。
接种卡介苗禁忌证:阳性结素反应;湿疹或皮肤病患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1个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3. 化学预防即服用异烟肼预防结核病在下列情况可考虑:
①接触开放性肺结核父母的婴幼儿;
②新近结素反应由阴性变为阳性的自然感染儿;
③结素呈强阳性反应的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④结素阳性并有早期结核中毒症状,但肺部X线检查尚属正常的小儿;
⑤结素阳性反应,而同时因其他疾病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
⑥结素阳性反应的小儿患麻疹和百日咳后。预防剂量10mg/(kg•d)疗程6月~1年。预防可达到三种效果:
① 预防儿童活动性结核病;
② 预防青春期结核病复燃;
③ 预防肺外结核病发生。4.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染。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大声谈笑时喷射出带菌的飞沫而传染给健康人。病人如随地吐痰,待痰液干燥后痰菌随灰尘在空气中飞播而传染。凡痰中找到结核杆菌的病人外出应戴口罩,不要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可随地吐痰,应吐在手帕或废纸内,集中消毒或用火焚烧灭菌。痰液可用5~12%的来苏溶液浸泡2~12小时消毒。病人应养成分食制习惯,与病人共餐或食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道感染。
4.痰菌阳性病人应隔离。
若家庭隔离,病人居室应独住,饮食、食具、器皿均应分开。被褥、衣服等可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食具等煮沸1分钟即能杀灭结核杆菌。
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应打开门窗3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在痰菌阴性时,可取消隔离。
5.对肺结核应有正确的认识,
目前肺结核有特效药物治疗,疗效十分满意。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了。应有乐观精神和积极态度,做到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完成规定的疗程,否则容易复发。
6.饮食以高蛋白、糖类、维生素类为主,宜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应戒烟禁酒。
小儿结核性胸膜炎鉴别诊断
一、鉴别
不典型的结核性胸膜炎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化脓性胸膜炎 多为细菌性肺炎的合并症,胸水混浊,渗出液中以中性粒细胞或脓细胞为主,涂片及培养均有化脓菌。
2、反应性胸膜炎 右上腹炎症如肝脓肿或隔下脓肿,常引起同侧胸膜反应,渗出液以多核粒细胞为主,胸透有膈肌运动受限。
3、风湿性胸膜炎 较少见。积液少, 吸收快,患儿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
4、胸腔漏出液 多由肾病、心力衰竭以及肝脏疾病等引起胸腔积液,外观清或微混,比重低于1.017,蛋白含量小于30g/l, 细胞小于0.1?109/l(100/mm3)。
5、恶性肿瘤 较少见,胸水为血性渗出液,积液增长快,胸水中可找到瘤细胞。病情恶化迅速,颈部及锁窝上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胸水溶菌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腺苷脱氢酶测定( 结核性>1?,癌性<1,有助于结核性与癌性胸水的鉴别。< p="">
6、病毒性肺炎合并胸腔积液 多见于婴幼儿,临床表现较重,咳嗽、喘憋明显,严重者合并心脏功能衰竭。
7、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膜炎 近年也不少见,如及时作冷凝集试验及支原体抗体测定,可鉴别。
小儿结核性胸膜炎饮食保健
(一)饮食要富于营养,宜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要多食含维生素多的蔬菜和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动物类食品,如鸡、鸭、鹅肉,瘦猪牛羊肉;植物类食品,如面粉、豆类食物及大豆制品,食用时要煮熟煮烂,切忌生硬不易消化,不利于人体吸收。
(二)忌食辛辣。
(三)抗结核治疗要规范,在医生指导下治疗用药要足量、足疗程,不能过早停药,一般疗程应在9-12个月左右,以免发生远期肺内和肺外结核,或在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有引起复发的可能。
(四)尽量少吃或不吃海鲜,因为抗痨药有增高血尿酸的副作用,而海鲜会加剧血尿酸增高作用。
(五)每日按时、按量服用抗结核药物,7-14天左右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六)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调节免疫,避免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