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中间型链球菌感染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脓肿 感染性发热 细菌性心内膜炎 牙龈肿胀 微炎症状态
  中间型链球菌为一组链球菌(Str. intermediusgroup),包括3个菌种,即中间型链球菌(Str.intermedius)、星座链球菌(Str.contellatus)和咽峡链球菌(Str.anginosus)。中间型链球菌93%非beta;-溶血,38%的星座链球菌和12%的咽峡链球菌呈beta;-溶血。该组细菌主要存在于人类口腔中,可自牙龈缝隙、牙斑、根管中分离获得,也存在于喉和鼻咽部,尚寄殖在胃肠道。该组细菌可致牙龈脓肿,并可由此引致败血症、心内膜炎。值得注意的是该组链球菌尚可引起脑脓肿,并常与厌氧菌同时存在。腹膜炎、肝脓肿、盆腔脓肿亦可发现。口咽部存在的中间型链球菌组细菌的吸入可导致吸入性肺炎,并可并发肺脓肿和脓胸,发生纵隔炎者亦有报道。其他尚可引起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鼻窦炎、皮下脓肿、蜂窝织炎等。
典型症状:脓肿 感染性发热 细菌性心内膜炎 牙龈肿胀 微炎症状态

一、症状

该组细菌可致牙龈脓肿,并可由此引致败血症、心内膜炎。

一、病因

该组细菌主要存在于人类口腔中,可自牙龈缝隙、牙斑、根管中分离获得,也存在于喉和鼻咽部,尚寄殖在胃肠道。

一、预防

该组链球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但近年来有少数耐药菌株及部分中度敏感菌株出现。因此治疗仍宜选用青霉素,但需谨慎,宜在药敏指导下用药,严重感染者联合应用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可根据病情加以选用。除抗菌治疗外,必须对脓肿予引流。

一、鉴别

主要与其他类型链球菌感染鉴别:

A组链球菌对其自然宿主的人类毒力最强,此群链球菌能引起链球菌咽炎(咽部的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伤口和皮肤感染、血行感染(败血症)、猩红热、肺炎、风湿热、舞蹈病以及肾脏的炎症(肾小球肾炎)。

B组链球菌常常在新生儿引起危险的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和关节的感染(败血性关节炎),以及心脏感染(心内膜炎)。

C组及G组链球菌常由动物带菌,但也能在人的咽喉部、肠道、阴道和皮肤生长。这组链球菌能引起链球菌咽炎、肺炎、皮肤感染、伤口感染、产后和新生儿败血症,心内膜炎和败血性关节炎等严重感染。在由本组链球菌之一引起感染后可以发生肾脏的炎症。

D组链球菌和肠球菌在下消化道、阴道和皮肤周围正常生长,但它们也能在心瓣膜、膀胱、腹部和血流中引起感染。

脑脓肿,腹膜炎,肝脓肿,盆腔脓肿,肺脓肿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