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底多间隙感染(口底蜂窝组织炎)
- 挂号科室:口腔科
- 发病部位:口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剧痛 发绀 捻发音 呼吸困难 吞咽困难
一、症状
化脓性病原菌引起的口底峰窝组织炎,病变初期肿胀多在一侧颌下间隙或舌下间隙。因此,局部特征与颌下间隙或知下间隙蜂窝组织炎相似。如炎症继续发展扩散至颌周整个口底间隙时,则双侧颌下、舌下及颏部均有弥漫性肿胀。
腐败坏死性病原菌引起的口底蜂窝组织炎,软组织的副性水肿非常广泛,水肿的范围可上及面颊部,下至颈部锁骨水平;严重才甚可达胸上部。颌周有自发性剧痛,灼热感,皮肤表面略粗糙而红肿坚硬。肿胀区皮肤呈紫红色,压痛,明显凹陷性水肿,无弹性。随着病变发展,深层肌等组织发生坏死、溶解,有液体积而出现流动感。皮下因有气体产生,可扪及捻发音。切开后有大量咖啡色、稀薄、恶臭、混有气泡的液化,并可见肌组织呈棕黑色,结缔组织为灰白色,但无明显出血。病情发展过程中,口底粘膜出现水肿,舌体被挤压抬高。由于舌体僵硬、运动受限,常使病员语言不清、吞咽困难,而不能正常进食。如肿胀向舌根发展,则出现呼吸困难,以致病员不能平卧;严重者烦躁不安,呼吸短促,口唇青紫、发绀,甚至出现“三凹”征,此时有发生窒息的危险。个别病员的感染可向纵隔障扩散,表现出纵隔炎或纵隔脓肿的相应症状。
全身症状常很严重,多伴有发热、寒战,体温可达39~40℃以上。但在腐败坏死在峰窝组织炎时,由于全身机体中毒症状严重,体温反可不升。病员呼吸短浅,脉搏频弱,甚至血压下降,出现休克。
一、病因
疾病因素(55%):
口底多间隙感染可来自下颌牙的根尖周炎,牙周脓肿,骨膜下脓肿,冠周炎,颌骨骨髓炎,以及颌下腺炎,淋巴结炎,急性扁桃体炎,口底软组织和颌骨的损伤等。
细菌感染(35%):
引起化脓性口底蜂窝组织炎的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组织炎的病原菌,主要是厌氧性,腐败坏死性细菌,口底多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常常为混合性菌群,除葡萄球菌,链球菌外,还可见产气荚膜杆菌,厌氧链球菌,败血梭形芽胞杆菌,水肿梭形芽胞杆菌,产气梭形芽胞杆菌,以及溶解梭形芽胞杆菌等。
机体因素(10%):
1.预防:
积极治疗下颌牙的根尖周炎、牙周脓肿、骨膜下脓肿、冠周炎、颌骨骨髓炎,以及颌下腺炎、淋巴结炎、急性扁桃体炎、口底软组织和颌骨的损伤等。
防止引起化脓性、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各类细菌感染。
引起化脓性口底蜂窝组织炎的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组织炎的病原菌,主要是厌氧性、腐败坏死性细菌。口底多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常常为混合性菌群,除葡萄球菌、链球菌外,还可见产气荚膜杆菌、厌氧链球菌、败血梭形芽胞杆菌、水肿梭形芽胞杆菌、产气梭形芽胞杆菌,以及溶解梭形芽胞杆菌等。
一、鉴别诊断
主要是各类型口底蜂窝织炎鉴别
化脓性病原菌引起的口底峰窝组织炎,病变初期肿胀多在一侧颌下间隙或舌下间隙。因此,局部特征与颌下间隙或知下间隙蜂窝组织炎相似。如炎症继续发展扩散至颌周整个口底间隙时,则双侧颌下、舌下及颏部均有弥漫性肿胀。
腐败坏死性病原菌引起的口底蜂窝组织炎,软组织的副性水肿非常广泛,水肿的范围可上及面颊部,下至颈部锁骨水平;严重才甚可达胸上部。颌周有自发性剧痛,灼热感,皮肤表面略粗糙而红肿坚硬。肿胀区皮肤呈紫红色,压痛,明显凹陷性水肿,无弹性。随着病变发展,深层肌等组织发生坏死、溶解,有液体积而出现流动感。皮下因有气体产生,可扪及捻发音。切开后有大量咖啡色、稀薄、恶臭、混有气泡的液化,并可见肌组织呈棕黑色,结缔组织为灰白色,但无明显出血。病情发展过程中,口底粘膜出现水肿,舌体被挤压抬高。由于舌体僵硬、运动受限,常使病员语言不清、吞咽困难,而不能正常进食。如肿胀向舌根发展,则出现呼吸困难,以致病员不能平卧;严重者烦躁不安,呼吸短促,口唇青紫、发绀,甚至出现“三凹”征,此时有发生窒息的危险。个别病员的感染可向纵隔障扩散,表现出纵隔炎或纵隔脓肿的相应症状。
全身症状常很严重,多伴有发热、寒战,体温可达39~40℃以上。但在腐败坏死在峰窝组织炎时,由于全身机体中毒症状严重,体温反可不升。病员呼吸短浅,脉搏频弱,甚至血压下降,出现休克。
1.饮食注意事项:
由于口底多间隙感染同时又属于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营养不良和贫血。向患者讲解饮食对增强体质、恢复健康起主导作用,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清淡温和的流质饮食,如粥汤、猪肝汤、鱼汤、牛奶等。然后逐渐改进半流质饮食如鸡肉面、肉末菜粥再到普食。维生素的补充可给予新鲜水果汁,且要多饮水以加快毒素排泄和维持机体水分。
备注: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