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钩虫病(肺钩虫病,肺钩口线虫病,肺十二指肠虫病)
-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
- 发病部位:肺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接触传播
- 多发人群:长期从事农田作业的农民
- 典型症状:疱疹 丘疹 瘙痒 钩蚴性皮炎 皮肤出血点
患者接触污染物的手、足部位常出现小出血点、丘疹、小疱疹,甚痒,即钩蚴性皮炎,或有低热、咽痒、疼痛、干咳,痰中带血,甚至大咯血,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气急、胸闷、喘息等哮喘样发作症状。体检或可有散在干或湿音。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甚至有类白血病反应,嗜酸粒细胞轻至中度增多,痰检或可找到丝状蚴。X线胸片随病情轻重不同可出现肺门阴影模糊或增大、肺纹理增多、片状或小结节状阴影等改变,肺部X线表现多在半至1个月消失。
在流行区有赤足下田和粪毒史、贫血等表现应疑诊钩虫病,通过粪便检查可明确诊断。
(一)发病原因
钩虫虫卵经过脱皮发育为具感染力的丝状蚴,从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农田作业是感染的重要来源。
(二)发病机制
钩虫丝状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后,经淋巴道或血道到肺,并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引起点状出血、炎症细胞浸润,其肺部病理改变与肺蛔虫病相似,重症感染可形成肺小叶实变及支气管炎。
肺钩虫病需与细菌性肺炎、肺部肿瘤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