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详细

蹄铁形肾

  • 挂号科室:泌尿外科
  • 发病部位: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30~40岁男性
  • 典型症状:排尿不畅 恶心与呕吐 肚子疼 左、右腰腹痛
  蹄铁形肾亦为较常见的一种先天畸形,每500~1000尸检中可见一例,男多于女,约为4:1,任何年龄都可发现,约有半数发生于30~40岁之间。
典型症状:排尿不畅 恶心与呕吐 肚子疼 左、右腰腹痛

一、症状:

蹄铁形肾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有三类:第一是脐部疼痛包块。第二是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如腹痛便秘。第三类是泌尿系的并发症,如感染、积水、结石等。多数病例是在手术时发现,或被误诊为腹部其他疾病如阑尾炎、胰腺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

二、诊断:

确诊本病,主要仍赖肾盂造影。在肾盂造影片上可见两肾纵轴与脊柱所成之角度(肾脊角)向下方,而不是如正常者向上。有时在静脉造影片上,由于一侧肾功较差或技术条件未显影,则误认显影者为肾转位不全。在考虑诊断时,要注意此点。

一、病因:

蹄铁形肾是两肾下极(90%以上为下极)在身体中线融合形成蹄铁形。一般学者认为这种肾脏的形态反常,是在胚胎早期,两侧肾脏的生肾组织细胞,在两脐动脉之间被挤压而融合的结果。融合部大都在下极,构成峡部。峡部为肾实质(或多或少)及结缔组织所构成。位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之前及其分叉之微上。两肾因受下极融合的限制而不能正常旋转,使肾脊角恰与正常相反。肾动脉可来自髂动脉,来自腹主动脉分叉处,或来自肠系膜下动脉。输尿管较正常之输尿管为短,在峡部之前下行至膀胱。

一、预防:

1、控制饮食结构,合理饮食。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食物的供给非常丰富,不合理饮食带来的一连串因过度营养或高度油脂食品造成的疾病,常见的如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等,几乎都会损伤肾脏,导致慢性肾功能损害。因此,饮食方面要合理膳食,低盐、低脂、低糖,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2、适量喝水不憋尿。每天充分喝水随时排尿,泌尿系统亦不易患结石。少喝水、尿排泄少的人,经常泌尿道发炎。憋尿习惯很不利于肾脏,因为尿液经常长时间滞留在膀胱,易造成细菌繁殖;膀胱压力增加,尿液返流使细菌通过膀胱、输尿管感染肾脏,造成肾盂肾炎。

3、注意观察尿液。例如长时间不消失的泡沫状尿液是蛋白尿的表现;白色混浊尿液是尿道发炎及大量磷酸盐排出的表现;排尿灼热、尿频尿急均可确定是尿道感染。通过观察尿液,则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一、鉴别:

1.盘形肾

为两肾的极部或内侧融合,可产生类似症状。但其位于骶岬前或骨盆内,表面结节状,呈边缘圆钝而不规则的实质性肿块:尿路造影示肾影呈盘形。肾盂肾盏旋转不良,输尿管行径反常;超声检查及放射性核素肾扫描两肾呈盘形融合的畸形影像.

2.块肾(饼状肾)也可有腰痛、腹部肿块及消化道症状。但在下腹正中或骨盆内触及饼状肿块,呈实质性,表面结节状,边缘圆钝;尿路造影示两肾融合成圆形块影.位置较低,肾盂肾盏形态不规则,输尿管变短;超声检查及放射性核素肾扫描两肾呈块状融合的畸形影像。

3.乙状肾为一侧肾上极与对侧肾下极相融合,腹部触及肿块,易与之混淆。但尿路造影肾影呈乙字形,两肾长轴平行,肾盂肾盏旋转反常,肾盂饱满;腹膜后充气造影两肾融合呈乙字形;超声检查及放射性核素肾扫描两肾呈乙字状融合的畸形影像。

4.腹腔肿瘤可触及腹部肿块。但往往有腹痛、腹胀等消化道梗阻表现;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可见肠道受压变形或充盈缺损;尿路造影肾盂肾盏形态正常;结合病史可予鉴别。

5.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下腹部可触及边缘不清,质地坚硬的肿块。但常伴有低热、血沉增速等全身症状;尿路造影示腰大肌阴影消失,肾盂肾盏中度扩张,输尿管向中线移位。

一、食疗方:

1、蹄铁形肾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多食高营养富含粗纤维素的食物

2、蹄铁形肾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饮浓茶;少食菠菜、豆腐等易致结石等食物;忌烟酒。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肾积水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