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粒细胞缺乏(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维-舒二氏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骨髓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淋巴结肿大 寒战 高热 怕冷 粒细胞减少
一、症状
起病急骤,畏寒或寒战,高热、头痛、衰弱,常伴口腔黏膜、牙龈、舌、软腭,以及咽部发生坏死性溃疡,覆以灰色或绿黑色假膜。直肠、肛门、阴道、子宫等黏膜也发生同样溃疡。颌下、颈部淋巴结往往肿大,少数病例有黄疸及肝、脾大,病情进展可引起肺部或其他部位感染,直至败血症。与其他粒细胞缺乏一样,感染病灶的炎症浸润可不明显,脓液很少形成。约10%患者出现皮疹。
二、诊断
根据突然发病、粒细胞缺乏、有某种药物接触史,以及骨髓象特征等,一般不难诊断。
一、发病原因
接触药物有关,其中尤以氨基比林为多见。至今发现除氨基比林外,保泰松、磺胺类、硫氧嘧啶类等偶尔也可引起。
二、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免疫介导所致的药物反应:由于药物致敏的患者所产生的抗中性粒细胞抗体不仅使粒细胞迅速破坏,也可直接损伤骨髓中粒系细胞各个阶段,使之生成障碍,分布异常,最后导致粒细胞严重缺乏。
避免或减少氨基比林,磺胺类药物的应用。
当骨髓中早幼粒细胞相对增多时,须与急性白血病鉴别。此外,有些药物引起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常先出现粒细胞缺乏,继之全血细胞减少。
急性粒细胞缺乏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不能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不能吃不含铁质的食物
3、少吃多餐,容易消化,不能暴饮暴食
4、根据病情对症调理饮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